氣候政策制定缺乏兒少參與 學生:對承擔決策結果的世代不公平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預告,將在今年9月25日發起青年抗暖大遊行,針對政府各部門,提出7大訴求,並透過記者會來號召社會各界共同響應。

極端天氣越演越烈,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演,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但也指出,現行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的政策制定、議題討論上,兒少參與度嚴重不足,知情權也被剝奪,兒少應該有權利向政府提出青年的看法,畢竟現在的政策後果將由下個世代來承擔。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今(30)日召開「減少碳排、世代攏來」線上記者會,2021年,世界各地發生極端天氣,在台灣歷經大規模乾旱的台灣青年,對氣候異常的衝擊歷歷在目,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台灣時間8月9日發表的最新科學報告(AR6),引發各界注目,更證實了青年的擔憂。

台灣高中職學生自治聯盟的邱毓庭表示, 青少年學到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我們都在課堂上學到這些事情,但能源枯竭、海平面上升、碳排超標等議題往往在課堂後就很少關注,但是環境仍在卻一點點被破壞,我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可見氣候議題得資訊對兒少不是那麼友善,以至於對這些事感到陌生,也缺少後續的行動,環境議題應該適用所有年齡。

另外,很多環境議題的公聽會兒少都未被邀請,我們的知情權不知不覺中也被剝奪了,身為要承受決策後果的世代,相當不公平。

國立馬公高中楊文翰同學指出,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環團關注的議題,而是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都要參與,人為破壞等讓海洋生態受到嚴重傷害,很可能再也無法復原,澎湖比較能體會到的是珊瑚白化,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環保要並行,青年訴求應該被看到,不要為了追求經濟而犧牲下一代的未來。

新北市立安康高中國中部同學聞英佐說,乾旱澇災、森林大火已經告訴我們全球暖化是進行式,但現在相關政策制定及議題討論上,兒少參與度嚴重不足,就算有相關管道也不是太友善,而現行教育體制下,在環境教育上是相當缺乏的,環境議題是未來必須要有的素養,不該只是被老師在課堂上草草帶過,或是枯燥乏味的宣講或徵稿比賽,兒少應有加入公共事務的能力,讓參與族群不再被侷限。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預告,將在今年9月25日發起青年抗暖大遊行,針對政府各部門,提出7大訴求,並透過記者會來號召社會各界共同響應。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成為關注焦點。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七波房市管制已見成效,...
川普「20+N%」對等關稅已對台灣傳產、汽車、農產,以及高科技等產業「傷筋動骨」。針對部分傳產,經濟部產發署啟動「新南向國家隊(A-...
 中央銀行第三季利率決策會議,政策利率「連六凍」,但相對於利率,今年新台幣匯率上沖下洗,出口廠商及壽險業飽受壓力,匯率政策更加受到關注。...
台電 發電機 組從南到北接連故障,在燃煤機組 林口 電廠一號機昨天傳出破管停機後,發電量再少八百MW(百萬瓦)、約百分之二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