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向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活動照片

  •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相關文章

晶片圍堵攻防持續展開,美國上月才禁止輝達(Nvidia )和超微(AMD)兩家美國半導體商的先進晶片產品出口至中國,路透社本月11日又獨家報導,商務部計劃再對3家美國廠商發出限制令,不得出口14奈米以下晶片製造設備給中國公司。

滙豐銀行(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表示:歐美需求放緩將成為亞洲出口商的逆風。而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進一步加劇出口商的難題,目前無法排除亞洲貿易衰退的可能性。

宏碁陳俊聖示警 PC業黑天鵝亂舞,整體產業要小心應對。現在不是看熱鬧的時候,這不是單一事件,是面對整個生態系前景的改變,必須要小心應對。

美國聯邦參議院與眾議院在上周接續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最終以兩黨共識整合了爭吵協商多年的半導體與科技研發產業振興方案,預計本周在送至白宮,由拜登總統簽署後生效。

美國參議院最快27日進行全院最終表決,之後將交付眾議院投票,力拚本周過關。 要求受補助企業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不友善國家建立與擴大半導體先進產能。

延宕多時的晶片法案,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力推的優先任務,也是拜登政府的施政重點。該法案預計提供540億美元鼓勵美國半導體製造與研發,藉此吸引晶片大廠在美投資。 美參、眾兩院力拚本周通過,業者表明,若立法程序延宕,將取消投資計畫。美晶片法案參院過關,眾院難保沒有變數。

受到通膨壓力高漲拖累需求的影響,美國、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挫低,分別跌至24與25個月新低,其中歐元區製造業更陷入萎縮。美產出急遽下滑,歐元區降至49.6,寫25個月新低,商業活動均陷入萎縮。

《日經》完整分析報導,因供應緊缺而持續火爆兩年的半導體市場開始發生改變。代表性半導體DRAM的庫存今年春季以後增加,價格也暴跌30%以上等。由於擔憂中國大陸經濟減速及世界性通貨膨脹,企業對設備投資及消費者對採購的意願下降。在全球半導體生産中心地的台灣,警惕感在迅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