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據《工商社論》指出,日前G7財長開會,支持課徵全球最低企業稅,初步決議稅率訂為15%,為今年7月舉辦的G20財金部長級會議達成協議鋪路。由於受制於國際及兩岸政治現實,政府更須加倍努力,突破困局,加速簽訂租稅協定,有效加強課稅資訊交換,落實稅源與稅基掌握,並且健全防堵避稅的相關法規,同時避免雙重課稅,值得有關部門提前部署。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今天表示,大約130個國家地區已簽署同意進行全球稅務改革,以確保跨國企業不管在哪裡營運都得公平繳稅。但愛爾蘭與匈牙利等9個國家拒簽。

隨G7財長會議近期就全球最低稅負制(GMT)達成共識,還有我國受控外國公司(CFC)最快2022年上路,KPMG安侯建業指出,大型台商企業可能將面臨雙重租稅夾擊。

財政部國庫署公布最新國債鐘數字,中央政府負債5兆9598億元,每位國人平均負債25.4萬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蔡政府成為平均每人背債最高的政府。而這還不包括立法院剛三讀通過的2595億元紓困4.0預算,這筆錢也全數靠舉債。財政部官員表示,七月初所得稅入帳後,國庫調度壓力可望紓解,屆時可視情況先還一點短期借款。

七大工業國(G7)達成協議,將把全球最低公司稅率訂在15%。台灣企業是否會受到影響?根據彭博資訊整理,在MSCI亞太指數成分股中,逾半數營收來自G7國家,而且淨利潤率至少達10%、有效稅率低於15%的企業,包括台積電和高速傳輸介面IC廠祥碩。但稅制要上路還有難關,G20 要讓中、印點頭也是場「硬仗」。

編按:七大工業國家(G7)財金首長日前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分析師表示,這將使得大型跨國企業的稅負提高一倍,台六國大企業首當其衝;另外財政部及會計師認為,台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影響不大,但有三類台商恐受影響,並牽動台積電等產業全球佈局。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達成具里程碑意義協議,支持創設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這項協議其後可能成為世界性協議的基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16日表示,美國不會同意給予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因認為這些待遇將削弱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