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國際通膨前景 正視央行與學者預測差異

IMF看好2023-2024,謂 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可望達3.3%2023年預估2.8%2022CPI3.1%,遠低於全球。央行最新公佈,2022CPI年增率由2.95%下修為2.93%;預測2023年通膨率為1.88%、低於2%大關,前景看穩。學者則警告,受利差持續擴大、兩岸緊張局勢,使得資金往外逃,導致金融帳逆差擴大,進而造成新台幣極大的貶值壓力,央行必須賣外匯阻貶。若加回油、電價、物價管制,台灣真正CPI應該是4%~5%。

 

然中研院、財經學者提出質疑示警;中研院的經濟預測,在考量全球景氣降溫,拖累台灣外貿與投資表現,預期今明兩年經濟成長恐無法「保3」,估2023年僅2.41%,為所有智庫最悲觀。2023年(CPI)仍高於2%、達2.15%。

 IMF預估全球經濟成長從2021年的6.0%,下修至2022年的3.2%與2023年的2.7%。通貨膨脹報告預估,全球通膨率將從2021年的4.7%上升到2022年的8.8%,2023年有望下滑到6.5%,2024年再下降至4.1%。

台灣部分,2022-2023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3.3%與2.8%通貨膨脹方面,台灣通膨壓力明顯低於全球,2022年與2023年通貨膨脹率預估值分別為3.1%與2.2%。 至於失業率,台灣今、明兩年預估都將維持在3.6%的持平水準。

央行於12月15日理監事會後公布最新預測,今年CPI年增率由2.95%下修為2.93%;預測,2023年通膨率為1.88%、低於2%大關。央行官員指出,不只央行,包括台綜院、中經院、主計總處與台經院等國內機構,對明年通膨率的預測也全都低於2%。

中華經濟研究院的估測,2022年CPI年增率約為3.11%,較2021年1.97%差距1.14%,主因美元匯價走強,加上新台幣相對走貶,輸入物價高漲,推升國內物價水準。

中研院、財經學者警告 通膨率失真

中研院12月經濟預測:考量全球景氣降溫,拖累台灣外貿與投資表現,預期今明兩年經濟成長恐無法「保3」,估2023年僅2.41%,為所有智庫最悲觀,且預測明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仍高於2%、達2.15%

財經學者於11月底「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指出,中央銀行以微幅升息、搭配調升存準率緊縮資金對抗通膨的效果「令人質疑」,近期的台灣通膨率已然失真。

許嘉棟以央行甫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國際收支提出警告,認為是受到利差持續擴大、兩岸緊張局勢,使得資金往外逃,導致金融帳逆差擴大,進而造成新台幣極大的貶值壓力,央行必須賣外匯阻貶,不如就應從定存單上提高利率,不必犧牲外匯存底。並指出,台灣以油電價、物價管制等處理「供給面」,是人為把通膨壓下來,若把管制占比加回去後,台灣真正CPI應該是4%~5%,還造成中油、台電虧損,也等於是全民負擔。

劉憶如亦指,台灣不僅核心CPI一直居高不下,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自去年4月至今都在10%以上,WPI截至今年10月也還在11%,這反映了生產者在承擔高通膨,央行貨幣政策卻沒有據此考量。

【延伸閱讀】

學者:稅收超徵 不代表政府有錢發

2022-12-27

全國稅收超徵四千五百億元,引發還稅於民討論,學者「超徵、還稅、發錢」的連結是過度簡化。政府發紅包,債留子孫。

行政院六年債務;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防疫振興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等四項特別預算,共歲出二點一六兆元。即便將超徵稅收全部用作特別預算財源,還有缺口八千六百億元。

明年面臨景氣衰退、疫後振興等挑戰,總統將陸續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方案。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昨天表示,財政部目前正研議紓困方案,包括討論到公股行庫雨天不收傘,在紓困貸款方面會盡量配合處理;另外是大宗物資降稅,包括汽柴油貨物稅、黃小玉進口營業稅、小麥關稅減徵或免徵稅負。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經濟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面對明年度的國際情勢,包括通膨、消費力減弱等,目前已在仔細規畫明年度相關經費要怎麼樣來支撐經濟、保住就業。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將沿用原有的規畫,例如工業局在留才、在職進修等需求上,都編有預算可以調配,協助產業、尤其傳產留住核心人才。另外,因應新冠疫情,政府續辦企業舊有貸款展延及利息減免補貼等措施,也已延續申請到明年四月底止。

經濟部官員說,如果明年上半年國際經濟情況真的不好,產業有更多需求,經濟部也會再爭取是否有經費可以擴大辦理相關措施。

針對今年全國稅收估計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四千五百億元,朝野立委呼籲政府「還稅於民」,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稅收超徵不代表政府有「發錢還稅」的能力,他雖贊成「還稅於民」主張,但絕非單純「發錢還稅」。

陳國樑說,「超徵、還稅、發錢」的連結是過度簡化問題、見樹不見林。他舉例,特別預算財源多以舉債方式因應,而近年我國特別預算歲出金額相當龐大,蔡政府過去六年累計超徵稅收八○六九億元,今年以超徵五千億元估算,共超徵一點三兆元。但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防疫振興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等四項特別預算,共歲出二點一六兆元。即便將超徵稅收全部用作特別預算財源,還有缺口八千六百億元。

陳國樑主張,政府首先應做到「不舉新」、「要還舊」,超徵稅收應優先用於今年度歲出的不足,避免舉借新的債務,並用於既有債務的償還;最後,在債務不再繼續增加、債務存量開始下跌的情形下,一部分超徵稅收可考慮循預算程序,用於各種施政所需,例如編列預算「發錢還稅」等。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邏輯上不應是「因為超徵,所以要還稅於民」,而是要有找出目的性,例如紓困等狀況,否則未來只要一出現超徵,恐怕都要還稅於民,將會失去稅收原則性。

0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2/12/27/1/19763859.jpg&x=0&y=0&sw=0&sh=0&sl=W&fw=600&exp=3600&w=600

(本文非商業用途使用,如有侵權,還請告知,將立即下架)

相關新聞

  台積電不僅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對於吃緊的水情也要超前部署。由於桃竹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均亮「提醒綠燈」,台積電竹、中、...
五二○在即,賴政府的財經內閣人事大致底定,未獲得續任的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 昨天表示,在五二○之前說「如釋重負」還太早,...
桃園 石門水庫 蓄水率跌破3成,就連寶山、寶二水庫都逼近2021年全台旱災後新低點,水情再次拉警報,讓 竹科 陷入缺水恐慌,...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內閣人事徵詢,今(4/16)公布 第3波人事,幾乎全是政壇新面孔,包括由產業請來的崇越董座郭智輝,將出任經濟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