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意義不只在教會某項技能,而是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文化、精神、價值的延伸;學校存在的意義更應當是「各種人文精神與學問匯集」處,也須肩負起「為世界上所有人提供可真實對話的道理和意義」。

背景說明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形成大學、研究生滿街跑的現象。根據教育部資料,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的本質與未來就業產業間連結,一直是難解的問題,而大學究竟要成為思想的堡壘還是職場前哨站,更是近年屢屢引發思辨的論戰題。在科技發展快速的今天,教育更涵括一個國家的核心理念,成為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且考量到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我們更需跟上腳步,面對傳統與創新拉扯下的挑戰。

活動照片

  • 2022 藝術零距離 與兩廳院進入偏鄉國中

    2022 藝術零距離 與兩廳院進入偏鄉國中

  • 2017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座談會

    2017 請給孩子一個機會座談會

  • 2013 種籽營學員照

    2013 種籽營學員照

  • 2013 種籽營 大合照

    2013 種籽營 大合照

  • 2014 兩廳院圓夢計畫大合照

    2014 兩廳院圓夢計畫大合照

相關文章

編者按:108課綱上路18個月,其中關於公民課中所強調的"素養"議題引起多方討論,不論老師或是家長,都想詢問到底要怎麼培養素養,本文藉由台東大學教師蕭福松的觀點,探討素養教育的本質。

台灣線上教育品牌「學習吧LearnMode」與TVBS民調中心合作,進行疫情後全台首次的《家長教育觀點大調查》發現,超過8成的家長知道線上學習,但僅有16%知道孩子有使用過線上學習平台;此外,高達77%家長表示對108課綱內容主打的「素養」不清楚。

基金會於11/11(六) 邀請立心慈善基金會—龍山老人服務中心、華山基金會、雙福基金會、新北市新莊區豐年樂齡學習中心、北投樂齡中心、台灣圖書館樂齡志工、新北松年學院—大鵬忠孝社區發展協會及老人福利關懷協會等樂齡團體至國家音樂廳觀賞由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所演出的傳唱記憶《時光點唱機》節目,希望鼓勵樂齡長輩們參加團體活動,走入50至80年代西洋流行音樂的時光隧道,以無伴奏合唱、獨唱、爵士三重奏形式,全新感受琅琅上口的經典曲目,重溫最美的回憶。...

活動介紹: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時報出版於2016年12月3日合作舉辦「青貧世代來臨-《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座談會,座談會以大衛‧謝普勒的著作《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一書為起點,試圖突破現代窮忙現象的困境,並找到面對未來的自信。活動由政大EMBA傑出名師李瑞華老師主持,東海社工系彭懷真老師與作家盧郁佳小姐分享。

藉由《窮忙》一書,我們分擔青年朋友面對外在全世界競爭的激烈時代,內在國內經濟發展停滯,且社會分配不均,...

農業風險大,得與天搏鬥,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卻能讓一對沒錢、沒地、也沒經驗的「啥攏嘸(三無)」青農夫婦—吳睿娟、楊忠錦—義無反顧地撩落去,農業究竟有什麼魅力?直爽的他們說:「我們相信農業若好好經營是可以賺錢、傳承下去的。」但缺工也讓這對青農夫婦對未來不敢樂觀,楊忠錦說,缺工狀況再嚴重下去,變相限縮農民只能經營小規模餬口,不敢放受增加面積,不只是個人的損失,也將換來產業的萎靡。

第五屆余紀忠講座於10月31日舉行,本次講座邀請到曾獲《TIME》雜誌評選二○○九年全美國十位最好大學校長之一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校長Dr. Michael Crow,他以「新美國大學的建構」(The Design of New American University)為題演說,他以十年時間讓這所大學脫胎換骨,「堅持願景,不畏挑戰」,成為一所創新與改革的學校。在國內各大學面臨轉型之際,提供一個學習典範。

本次講座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從1986年,Edward Osborne Wilson在美國首次舉辦的生物多樣性論壇報告中提出「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起,二十多年來,「生物多樣性」已成了家喻戶曉的觀念。受到這個觀念的影響,近年來我不斷地與朋友談「文化多樣性」、「學術多樣性」的重要。

英文維基百科上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生物多樣性」有種種意想不到的好處,其中之一,它是物種的安全保護。1806年,愛爾蘭馬鈴薯歉收,造成一百萬人死亡,另一百萬人移民。...

民國100年12月28日,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共同舉辦第四屆「余紀忠講座」,大力推動崑曲的白先勇在講座中推介崑曲復興及文化意義,在場師生如癡如醉。

白先勇從自己和崑曲的結緣經過開始講起,他認為「崑曲是中華精緻文化的代表」,儘管已有六百多年傳統,但表演方式不能老舊,因此他從二○○四年開始推動青春版《牡丹亭》,目的就是希望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恢復崑曲的青春生命。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說,來到學風鼎盛的中央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