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上週五(12日)美國眾議院以220票對207票,通過4300億美元的重大醫療保健和氣候計畫《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總統拜登(Joe Biden)隨即表示,這是美國人民的勝利。

基隆 市水情吃緊,中正、信義區多處高地社區,多日來減壓或停水,民眾怨聲載道,但缺水情況持續惡化, 水利署 今天到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緊急研商後,基隆水情將在明天由正常的藍燈轉為稍緊之綠燈,加強水源調度及研擬措施。另依氣象局資料未來半月基隆降雨機率不大,已面臨缺水危機。

備受矚目的《農田水利法》修法後,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變成公務機關,38名在野黨立委聲請釋憲,憲法法庭經言詞辯論後,12日判決合憲,且強調不論公法人或機關化都是政策選擇,選擇妥當與否是政治問題,不是合憲與否的法律問題。

路透社今天(11日)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負責人警告,因熱浪和乾旱導致的經濟損失已經使得歐洲的能源危機相形見絀,他並呼籲採取緊急行動遏止氣候變遷。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10)日審查通過核能二廠除役計畫,意味著台電將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工作。但攸關除役的核廢料室外乾式貯存設施遲遲無法取得新北市政府核可興建,民間團體建議,應直接興建室內乾貯設施,並早日完備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法規,確保核電廠順利除役。

新北 坪林 文山包種茶約5成市占率,年產值8億元以上,但今夏炎熱又少降雨,大批茶樹逐漸乾枯,平均災損2成,最嚴重有4成,但3成就會讓茶農沒有利潤,茶農欲哭無淚,市場恐大受影響。茶農說,目前秋茶正準備採收,如果 高溫 持續,最快下月就有影響,部分品項恐漲1成。新北市府表示,今天將邀茶農和相關單位開會,討論灌溉對策。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7月是有紀錄以來3個最熱的7月之一,全球氣溫比平均高出近半度。歐洲夏季出現極端熱浪和乾旱。

研究發現,由病原體引發的人類疾病,有超過半數因氣候危機衝擊而造成某種程度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