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回鍋白宮,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12日示警,面對其第二任期「要繫緊安全帶」。首先高關稅上路,對我主攻成熟製程的半導體業帶來很大影響,業者須趕快找出新亮點新應用。而傳統產業壓力更大,籲政府協助「二次傳產轉型」。
中國政府8日宣布財政刺激政策,以 人民幣 10兆元(下同,約新台幣45兆元)的規模化債,引起各界關注。 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明年新一波經濟刺激政策的起點,未來仍有財政增量空間。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4日至8日舉行會議,投資界一直關注會議將為中國財政刺激規模定調。人大網公布,11月8日下午4時,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人民大會堂香港廳舉行記者會。
美大選結果揭曉,由共和黨川普當選,在長期美中競合、兩岸關係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受此影響,近年供應鏈除「中國加一」外,還多了「台灣加一」聲音。但台灣各界對台灣加一各持正反面意見,為因應該趨勢,智庫學者認為待台灣轉型因應。
美國總統大選大勢底定,川普再次入主白宮。此次選舉賀錦麗在大州、富州及城市勝出,川普在小州、窮州及鄉村優勢擴大。而教育程較低、中低所得、藍領階級、年長者傾向支持川普;民調也顯示選民依政黨傾向各自歸隊下,對不支持政黨的厭惡感攀升,中間選民比例下降,美國更加走向兩極化的趨勢。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即將於4日至8日開會,其中一個焦點是「監督法」的修法,官方指出修法將進一步明確關於財政經濟工作監督的規定,明確各級人大常委會應當監督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大陸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政府債務管理情況。
大陸製造業景氣在10月立刻出現回溫跡象。大陸統計局10月31日最新公布,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較上月回升0.3點至50.1,不僅高於預期,也是今年5月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指數創半年新高。10月非製造業PMI亦較上月回升0.2點至50.2,反映官方一攬子刺激政策漸有成效。
歐洲議會24 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21 項主張,包括「反對中國持續扭曲聯大第2758 號決議」,是歐洲議會迄今對此最明確表態;並譴責中國對台軍事挑釁,以及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重申台灣是歐盟關鍵夥伴等內容。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