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世界銀行上調大陸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預料2024年GDP增長4.9%,2025年GDP增長4.5%,分別較6月時上調0.1及0.4個百分點,主因是近期大陸政策放鬆、短期出口將保持強勁,而房地產業好轉或要到明年底才會出現。若財政支出高於預期,加上穩定房地產業的政策更果斷,可能會使增長預測高過目前的基線預測。

2024年,台灣經歷重大社會與政治變局,也面臨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挑戰。這些事件不僅反映出國內政策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也突顯台灣在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中複雜的角色。回顧過去展望2025未來,促進政黨間合作、推動政策的延續性與可行性,將成為影響國家發展的關鍵課題,健全的公共政策與制度檢討,才有機會凝聚社會共識,在動盪中尋求穩定。

徐瑾:消費主力的京滬也撐不住了。刺激消費有用嗎?東亞爲什麼不喜歡消費?不同世代對經濟感受也不同,中年人不得不忍受,年輕人最爲無望。經濟口號和女生的服裝一樣,七八年一個循環。

雙城論壇17日登場,上海副市長華源致詞時先是表達開心相聚在美麗的台北,並代表上海人民政府對本次雙城論壇祝賀,並宣布,「上海方面將積極推動上海居民赴台團隊旅遊路線,一定會包含台北市」。陸委會則回應,我方建議由台旅會和海旅會(兩岸觀光小兩會)展開溝通,以利未來恢復旅遊交流能順利執;。陸委會還對陸客團來台提「三不原則」:不是出於政治目的、不附帶條件、不會隨時為脅迫而叫停。

中國大陸擬對明年刺激經濟政策預作更多儲備。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稱,大陸領導人日前同意將明年財政赤字率目標提高至占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來到歷史最高水準;同時維持5%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簡稱中經會)12日閉幕,會議部署2025年九大任務,有別於去年以科技發展為首,擴大內需已成為提振經濟的首務。專家指出,川普關稅戰陰影對大陸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出口造成威脅,未來一年「拉動內需」成為新主軸。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經會)傳將於今日起召開,外界矚目將如何部署二○二五年經濟工作。大陸經濟學家盤和林認為,九月官方曾推出一輪房市股市救市政策,但物價仍然走低,說明「防通縮」將是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站在時代眼光裡,若干年後,2024年或許將被定義為轉折之年。中秋節後中國迎來了政策轉向,美國隨後掀起選舉風暴,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面對即將到來的2025,政策將如何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