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殷乃平
鄭崇華
王伯元
朱雲漢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許嘉棟
陳添枝
薛琦
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病逝,江澤民曾經管治中國13年,帶領中國經濟騰飛,任內收回香港、澳門,曾經四度訪港。中國目前面對內憂外患,面對這位「是最不像共產黨員的領導人」的離去,是否對未來的中國造成影響,各國都靜觀日後發展。
美國國防部近期發布「中國軍力報告」,列出中共對台4大可能軍事行動,包括海空封鎖、有限度武力行動、飛彈空襲及入侵等;報告指出,中共去年加大對台灣的外交、經濟、政治及軍事施壓,若中共達成2027年建軍目標,將更有能力統一台灣。
台灣九合一大選落幕,也外國媒體與政府對台灣民意的解讀,也備受民間關注。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孫曉雅 29 日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她恭喜台灣選舉順利舉行,也期待 12 月與就任的地方政府首長當選人展開合作, 而AIT將聚焦支持台灣發展自我防衛能力、一同增進全球供應鏈韌性、支持台灣國際參與、深化台美經濟聯繫以及合作對抗資安威脅等五項目標。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一行29日抵達北京,展開為期23天的赴大陸訪問行程。訪問團將在北京會見北京市、國台辦領導,後轉赴江蘇、福建,期間參訪台積電南京廠,出席在廈門舉辦的二○二二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據指出,此行主軸是增進經貿交流、互相理解,和表達對台商的支持。
中國持續清零的政策,經濟與人身自由都大受影響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一小區發生高樓火災,住戶難以逃生的悲劇,引爆中國民間反封控抗爭持續擴大,逾50校學生響應,各地掀起「白紙革命」,民眾自發性上街抗議,要自由的口號在中國內部發酵。
蔡英文總統昨天首度回應中共廿大,強調台灣愈是做好準備,北京冒進的機率就愈小。馬英九、陸克文針對兩岸情勢,促新途徑讓兩岸恢復對話。佛里曼建議低調;「 勿挑釁中國, 押寶在美國身上,將是個糟糕的決定」,他說, 「歷史及未來都對台灣有利。」
國策研究院舉辦於10 月 24 日「中共二十大-國際與兩岸新常態」座談會,資深國際問題研究學者,國策院董事長田弘茂対中共「二十大」作分析及結語,值得關注。謂目前美、中、台關係方面仍屬鬥而不破,然黑天鵝會無預期飛進來,擦槍走火不能排除,必要提高警覺加強自我防衛意識。
路透社表示 ,中國周日結束十年兩次的領導層改組,習近平獲得第三個執政黨總書記的任期,新的政治局擠滿盟友。習打破打破自 1976 年毛澤東去世以來派系製衡的傳統先例,他的第三任期,確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以來 最有權勢的領導地位。
BBC報導 ,美國加州大學史宗瀚表示,不僅所有政治局常委都來自習近平派系,而且習近平沒有堅持已有年齡慣例,史宗瀚評價,這體現習近平「對任命的絶對控制」。李強沒有在國務院工作過,...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