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貨膨脹不斷加劇,大傷人民荷包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投書「華爾街日報」,稱解決通膨是首要經濟任務,並提出3部分計畫,包括採取實際措施,確保家庭可負擔支出等,以應對當前經濟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各國央行正在迅速加息,顯示出它們以往一貫寬鬆的立場正在發生逆轉,這是20多年來最廣泛的貨幣政策緊縮。
美國聯準會(Fed)高唱鷹調,加快升息腳步,原本外界預期中央銀行6月至少再升半碼,持續對通膨揮拳,不過4月以來疫情升溫,內需產業幾近趴地,全年GDP如今更面臨保4危機,金融業普遍認為,央行是否升息已出現變數,尤其俄烏戰事遲遲不能結束,將是下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未爆彈,恐得謹慎為之。
聯準會會議紀錄指出,在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之際,聯準會應能逐漸達到將通膨率降到2%的目標。官員強調他們「堅定的承諾和決心」,將採取一系列升息來控制通膨。
編按:去年11月葉倫曾表示,美國通膨雖高,但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不會重演。隨著烏俄戰爭持續影響能源與糧食價格高漲,拖垮正在復甦中的全球經濟。葉倫此時警告,全球可能會進入經濟成長趨緩、停滯性通貨膨脹的高風險狀況。此外,戰爭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更必須做好救援準備。
編按:美通膨危機加劇,在拜登大力支持下,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央行將繼續升息直到「有明顯和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通膨回落」。這是他迄今最鷹派的言論。
《工商時報》社論整理報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針對「我國央行是否跟進美、歐、英、澳等國採行包含升息等貨幣緊縮政策,並調整房地產市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進行報告,對於6月央行是否再跟進美國升息,楊金龍並未正面回應;但對第五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卻出乎意外給了十分明確的方向和答案。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針對美國聯準會抗通膨5月再升息2碼,央行總裁楊金龍再次強調台灣不會發生停滯性通膨,台美情況不同,但受俄烏戰爭、疫情加上美國升息等因素,持續衝擊全球經濟,今年經濟成長率「保四」恐有疑慮,升息仍是緊縮的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