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中央大學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年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特別邀請王汎森院士擔任主講人,並以「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為題,從歷史、人文等面向,引導師生和社會大眾了解近代輿論演近及變遷,如何看待社會訊息的傳遞及真偽。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除了編舞,還擅長寫作,14歲時發表第一篇小說,21歲出版小說《蟬》,是早慧型的作家,但他表示,後來忙於編舞,真的寫得很少,因此今年75歲出版散文集《激流與倒影》,自己也「嚇了一跳」,新書發表會辦在誠品信義店,他開心地說:「我總算成為在誠品發表新作的作家了。」
網路時代人人可發表自己的看法,日前台灣賽車教父廖志賢在直播中,稱5個大學科系「 沒用 」的言論引起社會大眾熱議。無獨有偶,教宗方濟各16日在接見意大利各所大學校長時,也談起大學現存的問題,與未來發展的走向,值得你我一同思考。
受到數位化時代影響,出版業近年來持續迎來寒冬,在疫情的衝擊下更是雪上加霜;已連續兩年取消實體展的台北國際書展,今年更面臨將開展疫情升溫的窘境,文化部雖仍決定如期辦展,但多家主打童書的出版社表態退出,在非常時期,文化部能否兼顧國民健康且承擔文化大任,值得一同監督。
國家兩廳院攜手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為坪林國中打造一系列舞蹈藝術深化教育。除了邀請同學們到兩廳院欣賞 2022 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之演出、參與兩廳院導覽以外,更邀請《群像》演出排練指導劉奕伶老師至坪林國中,帶給同學們精彩的舞蹈課程,引導學生探索美與藝術的興趣。
編者按: 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於12月25日逝世,享年85歲。史景遷出生於英國,曾長期擔任耶魯大學教授,他研究中國歷史,以獨特視角、以講故事的方式寫作。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為《追尋現代中國》,從17世紀的明朝鼎盛時期講到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示威遊行,娓娓道來的敘述橫跨近四百年的中國歷史。
余紀忠文教基會董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獲文化部頒發文協獎章,表彰他長期投入藝文領域所做的貢獻。
美國哈佛大學原先設置在北京語言大學裡的「哈佛北京書院」,將從2022年開始改為與台灣大學合作,並且改名「哈佛台北書院」。外交部對此表示,樂見哈佛大學與台灣大學建立兩校合作計劃,並且歡迎哈佛大學選送美國優秀菁英來台灣研習華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