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臺灣證券交易所兼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18日指出,目前正與國際相關機構進行開戶手續、交易標的物協商中,目標年底可完成,行政院政委張子敬也呼應,年底碳權交易上路後,將進入碳有價化時代。

台灣這婆娑島嶼,與其鋪滿了刺眼的太陽能板,不如投注在碳匯上,才能不辜負它的清麗。這其實需下任總統發揮洞見與執行力,台灣才能轉骨,發展以自然為本的循環經濟。此間,公益團體也對各黨總統參選人發出能源政策問卷,期盼參選人們能認真回答這攸關台灣存續的命題!

「氣候變遷因應法」於今年2月15日公布施行,有多元工具促進實質減碳,包括溫室氣體盤查、查驗、徵收碳費、自願減量與增量抵換。環境部表示,盤查與查驗相關3項子法已於日前修正發布,今(12)日公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都是促進減量很重要的子法。後續自願減量額度交易辦法以及碳費徵收相關子法,也正加緊腳步研訂中,促使我國於113年邁入排碳有價時代。

東京證交所11日開始交易經日本政府認證的J-credit碳權,共有188家企業、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登記參與。每次交易的最小單位為1噸二氧化碳,每日可執行兩次交易,東京證交所將每天在網站公布交易結果。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企業掀起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熱潮,促成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但近期卻有兩篇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願性碳市場遭逢七年來首次萎縮,幅度達6%-8%。對想靠碳交易換取氣候調適資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

今年二月,台灣將二○五○年淨零排放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根據環境部八月公布的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卻增加,不僅無法達成減排二%的當期目標,更令人擔心要如何達到二○二五年減排十%、二○五○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 政府除了要檢討目前執行狀況,還需審視能源轉型、碳訂價與交易制度,以及運輸與產業部門的減碳積極度。

近年面臨加劇的極端氣候事件、新冠疫災與俄烏衝突後化石能源供應緊張的壓力,激發了歐盟諸多先進國家推進「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從運輸、建築、製造到家戶的能源效率、甚至是相關的稅賦改革。從源頭節能做起,減碳絕對必然,全球別無選擇必須向淨零轉型,「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是根本王道。

在台灣,我們做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節能了嗎?說有,是自欺欺人;說沒有,對在各行業默默節能但得不到關愛眼神的從業人員不公平,可是大動能還真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