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即將於12日結束,路透社今天(8日)報導,全球最弱勢國家仍在等待富裕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氣候變遷是廣及全球的挑戰,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說,台灣有能力貢獻國際,卻「被迫隔離」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之外,將持續爭取美國、英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支持,以政府觀察員身分參與。
出席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這次各國在談減碳,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再生能源發展。
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主辦國英國一再強調,本屆重點是「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美國總統拜登也稱要籌錢對抗暖化。
環保署10月預告修正草案,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淨零碳排目標、收「碳費」並專款專用。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未來全球作物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
蔡英文總統今年四月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但至今仍未公告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藍圖。
全球第四大碳排放者印度,總理莫迪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峰會宣布,印度將於207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這是印度首次設定淨零碳排目標,成為峰會開幕首日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