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湄公河作為東南亞國家最重要跨國水系,起源於中國接續繞行至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及越南等地,然而隨著各國興建大壩發電嚴重破壞生態,導致下游流域國家魚源枯竭,負責規範湄公河事務的「湄公河委員會」(MRC)則刻意怪罪全球性氣候變遷,不認為大壩是湄公河魚源枯竭的主因。
基金會走訪台東三天,旅途中路經池上鄉辦訪當地回鄉的小農,聽他們在天氣越來越熱情形下,產量驟減的艱辛;抱怨歸抱怨,在這片土地長大的這群人,還是堅持著對友善生態的工法,要為下一代的未來,留下一片能坐看雲起時的淨土。
今(2022)年底縣市首長選舉,各式議題與社會行動持續串聯。都市農耕推動團體則拋出「都市農耕政策需求」,呼籲各候選人提出具體政策。自2008年以降,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未來20年更有3/4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裡。「支持農耕是有票的」都市農耕網發言人楊志彬說道。
士林區天母SOGO百貨大門正對著德行繽紛農園。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提供
...
政府持續在中部引進半導體產業,行政院2月核定「中科台中園區擴建二期」籌設計畫,環保署昨(28)日舉行環評初審,由於開發規模接近100公頃,在二階環評門檻邊緣,且民間擔憂園區將排擠中部地區的民生水電需求,加上基地週遭石虎出沒疑慮,小組最後要求補件再審。
針對如何讓日益衰弱的全球海洋健康復原,一場延遲已久的會議今天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登場。 聯合國 秘書長古特瑞斯在聯合國海洋會議上表示,世界海洋正處於危機之中。
德國疲於應付能源危機與烏克蘭戰爭,氣候變遷受重視程度不若以往,環保人士退而求其次,設法用吸睛方式傳達訴求,柏林和慕尼黑今天都有人走上街頭,呼籲當局重視這個議題。
因應氣候變遷影響日漸加劇,台灣於去年加入了全球淨零的行列,然而如何落實淨零目標,並兼顧產業公正轉型,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於13日舉辦「國際淨零趨勢與低碳技術發展研討會」,邀請環保署、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鄭名山副所長、美國穀物協會盧智卿駐台代表、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暨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曾重仁理事長、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吳一民處長、台塑關係企業總管理處黃溢銓副總經理、...
由基隆市議員王醒之領銜的基隆護海公投,自6月1日開始第一階段提案後,不到10天就獲得2475位提案人連署,17日將第一階段提案書送交基隆市政府,並在基隆市政府前,再次宣示透過行動守護海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