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

去(2021)年10月28日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玳瑁「早八」遭到漁船的流刺網誤捕而受傷,後續經過六個多月的照護醫療,上週(7日)由新北市政府於白沙灣成功野放。

鯨豚、海龜、黑嘴端鳳頭燕鷗及三棘鱟等,深受國人注目的海洋野生動物,除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依法保育及科學調查監測,海保署進一步提出保育計畫(草案),期待以具體行動擴散保育效果。

苗栗縣 石虎 最新調查穩定族群約350隻,縣府今年編列836萬元獎勵 生態保育 ,其中「友善 農地 給付」項目,縣府還幫參加農友採樣381項農藥殘留安全檢出,石虎掛保證好生態有助農產銷售,創造多贏局面。

內政部「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今年首次通盤檢討,部分一級海岸保護區預計降為二級海岸保護區,入列的有瀕危物種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以及基隆外木山的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引發環保團體不滿。

口湖鄉民反對在柤梧滯洪池附近砍樹種電。

COP26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首度承諾減少使用煤炭、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源協助適應氣候變遷。

經濟部礦務局日前公布《礦業法》修正草案,首場修法說明會今(23)日在台北登場。環團雖認為草案納入總量管制精神,但提醒「採取量」的核定應以內需為限,不要開採國內大量礦產來外銷。

苗栗銅鑼鄉竹森光電案申請非都市土地變更,卻因位在林務局公告的「石虎重要棲地」範圍內,不只農委會建議應避免開發,民間及保育團體的反對聲浪也從未止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