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

中國2016年起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當時就有學者批評鬆綁「一胎化」來的太晚。中國政府8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果然新生兒數量在實施「全面二孩」後連續5年大幅下降,去年出生已報戶口者僅剩1003萬人,與2019年相比大降175萬,中國媒體多以「人口塌陷」形容。按照此一趨勢,今年(2021)中國的新生兒就會跌破千萬大關,甚至連900萬可能都保不住。

台灣去年首度呈現人口負成長,少子化成了國安危機,今天立委邱志偉召開少子化專法公聽會,希望各部會能夠審慎思考制定專法來因應。學者指出,目前政府各部會都有對策因應,但是資源卻沒有整合,建議制定少子化社會對策基本法,鼓勵年輕女性進入婚姻。

據各報社論皆指出,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階段,產業界深陷「人才斷層」的憂慮。工業總會調查發現,產業界正面臨結構面、制度面的「缺、拒、流」育才、攬才及留才的三大障礙,建議政府在發展「引進國際人才平台」的思維下擬定策略,滾動檢討,讓台灣在全球搶人才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人口負成長專題報導指出,台灣少子女化形成國安危機,已經喊了好多年,如今步入人口負成長,問題更加凸顯且面臨急迫性,如果無法有效解決,減緩負成長速度,將造成人才短缺、消費力降低等問題,嚴重衝擊經濟。

編者按:台灣人口於2020年首度出現負成長,不論於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部分。面對人口結構改變,高齡化正快速發生,對未來經濟、社會福利、國家財政與教育都將帶來巨大影響。

南韓行政安全部1月3日發布最新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的南韓人口為5182萬9023萬,由於全年新生兒首度跌破30萬人(27萬5815人),全國人口數比2019年減少2萬餘人。韓媒《中央日報》稱,南韓統計廳曾預測人口將從2021年開始減少,沒想到「人口負增長元年」提前到來。《朝鮮日報》稱,自從南韓在1970年正式進行出生人口統計以來,從未出現死亡人數超過新生兒人數的情況。

各國人口紅利基本消耗殆盡,需要從健康領域跨出,學習運用與結合不同領域的可能性,面對目前台灣人口急速老化的趨勢,在缺年輕人、缺錢的現實下,盤整資源找新動力已是前瞻施政建設的不可或缺......

前言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邱淑媞(前國民健康署署長):

《工商時報》老同事伊佳奇寫就《趁你還記得》一書,記錄他和太太為雙親失智,回家照顧二老十二年。書中把付出的心血心勞,提醒與照護的關鍵點,...

今(2016)年,是聯合國邁入2030永續發展議程-「改變我們的世界」的起始年。去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以五個P(人、地球、繁榮、和平、夥伴關係)為重點領域的十七大永續發展目標,並發展監測架構,透過全球合作與落實政府責任,從積極面因應國際經濟、人口與環境之挑戰,邁向沒有任何一個人被遺落在後的美好未來。

據內政部2016年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2.5%,國發會推估於107年將超過14%,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快速進入老年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