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 台灣上半年出生人口再破底

台灣從2020年開始,已經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尤其去年虎年,台灣出生人口下降到13.8萬,與2015年21.3萬相比,下降幅度極大;另一方面,美國中情局CIA對於全球生育率的預測數字上,台灣也敬佩末座。根據內政部近期發布的數據,2023上半年出生人口剩6.6萬多人,雖然許多縣市都推出生育相關補貼,但有家長和學者認為,補貼只是其中一項誘因,還有整體大環境,以及小孩的教育等各層面因素,都必須考量。

少子化衝擊全球 2030東亞過半人口超過40歲

回顧2000年,世界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2.7個孩子,遠遠高於人口穩定替代率2.1,但時至2023年卻已滑落至2.3,且持續減少中。全球GDP最大的15個國家,生育率都低於替代率2.1,包括美國和大部分富裕國家,也包括人口大國中國與印度。

少子化帶給社會的衝擊,最直接的便是高齡化問題,在受影響的國家中,包含了過往不在人們的想像中,比如巴西、墨西哥和泰國等開發中國家。事實上,到2030年時,東亞和東南亞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將超過40歲;即使在非洲,生育率也在快速下降,2022年生育率僅0.78的韓國與0.87的台灣,在不久的將來,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根據內政部最新戶籍人口統計,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僅六萬六○二八人、年減1.67%,粗出生率(平均每千人出生數)僅剩千分之五.七一,較去年全年的千分之五.九六再度破底;台灣粗出生率自2015年的千分之九.一後開始崩跌,今年將連續第九年下滑、全年出生數恐十三萬不保。物價高、低薪等大環境因素是加速少子化的重要原因,就算各縣市政府有生育相關補助,幫助也有限。

補助提升生育率? 專家:改變觀念才是關鍵

對此,台大退休教授薛承泰表示,「經濟的因素只是個必要條件,沒有這些經濟誘因,生育率還會跌得更兇。相關觀念必須要有人帶動,強調家庭跟婚姻的價值,老人增加,小孩減少,小孩的教育成本還在提升。這樣的一個狀況下去,對台灣來講,根本不需要有外在任何的威脅或戰爭,最後它就會自然亡。」

而一般家長則認為,「收入也好或者是有爸媽,或者是家人的幫忙帶,才比較有可能多生養。不然現在要公托,公托也要搶得到,不然私托一個月2、3萬。」、「一般就是小朋友如果吃得飽那些,我覺得就是很一般的議題,當然補助會有補貼一點,不過教育費其實,說實在的才是花費最高的。」

目前以台灣縣市來看,上半年的粗出生率,六都中以新北市最低,只有4.71,全台最敢生的縣市則是彰化縣。

 

相關新聞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
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共有333家企業通報、影響人數7,334人,其中,受對等關稅衝擊的企業為242家,...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財劃法》爭議持續延燒。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新《財劃法》釀成朝野對立,朝野雙方應進行協商與合作,並尊重財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