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新解方 打造「共生社區」

日本發起「地方創生」,吸引年輕人回流、產業進駐鄉村,至2000年,日本更積極、更有規模推動「地方創生」運動,進而解決「繭居族」足不出戶的社會問題,讓社區活絡起來,此為「共生社區」的濫觴。

何謂「共生社區」?林萬億解釋,共生社區一詞源自日本。2016年,日本政府成立「共生社區社會本部」,顛覆原本將人們劃分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二分法,而是創造「共生社區社會」,社區裡每個人活用自身能力,自助、互助、共助,「你家的事就是社區的事,社區的事就是你家的事」,這類似台灣早年農忙時鄰里間「換工」的概念,長者由大家共同照顧,而非仰賴專家或政府,「這就是社區總體照護的概念!」

「共生社區」追溯到地方創生理念

林萬億說,共生社區在日本行之有年,有很多成功案例,最早可追溯1970、1980年代,因鄉村人口嚴重外移、人口老化、少子化、產業沒有內需市場,造成「過疏」現象,產業往都會區或工業區遷移,出現「鐵捲門街道」現象。為讓鐵捲門再度拉起,日本發起「地方創生」,吸引年輕人回流、產業進駐鄉村,至2000年,日本更積極、更有規模推動「地方創生」運動,進而解決「繭居族」足不出戶的社會問題,讓社區活絡起來,此為「共生社區」的濫觴。

林萬億透露,日本北陸地區富山縣,推廣「共生社區」成效卓著,主其事者曾來台與他交流,希望傳承經驗,讓台灣及早做好準備。日本政府認為再多專業人力(例如外籍看護或照服員)都無法應付人口老化的速度,有部分應由社區承擔起來。外籍看護來源並非操之在我,一旦輸出國政策限縮,或國內照顧服務人力嚴重短缺時,社區便扮演一定角色,要想辦法讓社區的力量出來。

現行多處據點 可成共生社區基礎

林萬億說,這絕非難事,現行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協會、C據點、教會、廟宇、陣頭及原住民部落,都能成為「共生社區」的基礎。他夢想中的「共生社區」是導入科技的輔助,試想透過智慧物聯網(AIoT)布建遠距照顧,例如防跌、輪椅、拐杖的數據可設定透過手機連結到雲端,長輩跌倒了可即時在遠端得知;再善用機器人、輔具協力,人力不一定要親赴照顧現場,在遠端即可遙控,大大減輕照顧負擔。

他強調,社區中的大小事大家共享資訊、共同參與,張三家的長者、幼兒缺乏照顧人力時,李四可以幫忙照顧;李四家缺乏輔具,張三可以送過來,台灣幅員不大,更有利推動「共生社區」,如此一來,被照顧者不再仰賴照顧者 。他強調,一定要打破既有觀念,否則對國家發展非長久之計。

引進科技界力量 創造經濟規模

林萬億拋出「共生社區」的構想,科技界知道他是玩真的,絕非紙上談兵,無不躍躍欲試,爭相釋出與社區結盟的善意。對社區而言,照顧負擔大大減輕,經濟規模自然也會浮現,「因為跟家庭做生意,不如跟社區做生意,跟社區做生意,又不如跟很多社區做生意。」

他語重心長說,除非找到別的方法,台灣下階段無可避免要走上「共生社區」的道路,他很久之前便向總統蔡英文「進言」,「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多力氣!」林萬億坦言,不知道是否能順利推動,也深知這並不容易,「這需要一點時間」,畢竟此概念涉及人的工程,也關乎到生活習慣的改變。

預算從何而來?林萬億2022年9月間提出「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預計4年(2023-2026年)投入逾1,200億元,具體落實高齡社會白皮書各項政策目標,其中便囊括推動「共生社區」預算,終極目標是4年布建100個共生社區。

推動年改是對的 否則政府無法承擔後遺症 

       林萬億說,推動年金改革當然是對的,如果當時沒有合理調整,後遺症不是現在或未來政府可以承擔的;也有民眾稱讚他為台灣做了件重要事,「未來台灣會給你一個公道」。       

       林萬億說,隨著年齡老化、退休的人越來越多,要付出的也會越來越多;如果當時沒有做合理的調整,那不是現在或未來政府可以承擔的。當然付出的代價是被罵,因為當自己的利益有所減損時,「難免嘛,這是人性」。

       林萬億表示,他在很多地方、捷運站遇到民眾時,都有人找他握手致意,稱讚他為台灣做了件大家都不敢做,但卻是影響長遠、很重要的事情,「未來台灣會給你一個公道」。

       另外,林萬億指出,「長照2.0」已投注新台幣2400多億元經費,到社區中可以看到許多關懷據點轉型成長照新據點,從基本的預防失能到後端的照顧,全國有1萬2000多個服務據點,讓台灣人口老化的焦慮減低非常多。

延伸閱讀:林萬億:長照2.0 已投入2,470億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