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

政府及台電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不過,110年國內再生能源佔比僅6.0%,還有很大的推進空間。

坤輿掩埋場爭議20年,不僅有污染農地疑慮、且遭指規避環評,附近居民為阻擋業者試運轉,已在場區入口埋鍋造飯一年半。

環保署昨(20日)修正發布「事業廢棄物處理設施餘裕處理容量許可辦法」,擴充事業廢棄物處理量能。我國每年產生事業廢棄物量體龐大,去年一整年就高達2195萬公噸,卻面臨專用處理設施不足的窘境,暫存量不斷累積之外,也排擠了生活垃圾的焚化空間。

水利署賴建信署長於七月十三日視察北水局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針對本工程即將於本年汛期發揮沖淤功能,肯定所有工作人員為石門水庫延壽增添新利器,也期勉勵持續提升施工品質,順利完成最後一哩路。

世界各國普遍將二○五○年達到淨零碳排列為政策目標,以及 俄烏戰爭 導致能源價格飆高等因素驅動下,近來主要國家逐漸調整排除使用核電的立場,國際能源署(IEA)近日並發布報告,強調全球要在二○五○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核能 發電量須從今年的四一三GW(吉瓦)倍增至八一二GW。

基隆協和電廠擬改為天然氣發電,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必須填海造陸引發生態衝擊。

歐洲議會6日表決通過,將把天然氣和核能加入歐盟的「永續分類標準」。

為確保電力供應充足,從歐美到中國大陸等主要經濟體都正擴大採購燃煤,重新轉向這一種汙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而韓國開始走核能政策,各國面臨缺電危機頻想新對策,我國目前朝廢核及天然氣、再生能源為主發展,後續電力是否足夠供應產業,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