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拜登政府周二宣布,如果政府推出支持性的政策,到2035年太陽能可望供應美國40%的電力。
聯合報十五日探索新聞報導流標現象,反映了當前營造產業實況。公共工程每年花費公帑四千餘億,是近五分之一的國家總預算。整個營造業每年營業額則超過六千億,流標對公私部門的影響,也就不難想像。
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帶來的嚴重乾旱,除了直接導致水資源和山林野火的危機,對仰賴河流與水壩的零排放水力發電也造成衝擊,甚至迫使部份國家更加依賴化石燃料。
環保署擬將石化業、鋼鐵業等明文納入空品惡化時應配合強制降載減排的對象,AQI大於150時,須減排10%。
環保署今天公布14屆環評委員名單,半數委員為上屆留任,環團表示,開發派為多,沒有太大亮點與新意,認為這份名單「應該是官方滿意的名單」。
水利署長賴建信希望透過視訊會議,中央地方更加緊密合作應變,將災害影響降低至最小。
全球新增1.2億貧窮人口!超過1/5的5歲以下孩童發育不良;影響12.5億學生就學;危及16億人的工作;發展中國家債務顯著上升,這些人都是「新冠災民」。
5月底全台部分水庫蓄水率僅1%,現在則幾乎滿庫;受惠水情紓緩,水力發電重回供電行列,2個月內發電量近倍增,更在夜尖峰用電時段扮演供電要角,彌補日落後的光電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