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

依主計總處的資料,1982~2001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為49.3%,2012~2021年已降至44.6%,而分配到營業盈餘的比重則由1982~1991年的30.7%,升至2012~2021年的34.2%,這個長期趨勢說明我國的第一次所得分配日趨不均,這是市場法則之下,逐利經濟所帶來的分配,在分享GDP果實這件事上,員工已愈來愈不如股東。

台灣貧富差距漸漸擴大,低薪環境壓得受薪階級喘不過氣。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2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分配不均是政府責任大?還是企業責任大?朱澤民毫不猶豫說「政府責任大」,因此政府要加快採用各種財政及社會福利支出,改善所得分配。

「貧窮世襲」是兒少難題, 家扶基金會 統計,二○二二年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等貧戶背景,代代複製貧窮。

副總統賴清德上週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每年2.5萬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再加碼,進一步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的差距,並搭配對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1.5萬至2萬元、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以及精進就學貸款申貸及還款措施等三項配套措施,預算總計219億元,2024年2月實施。

勞動部將花費160億元輔導青年就業,迎戰低薪問題,規劃4年提升大專畢業後1年的平均薪資,從3.9萬元增至4.2萬元。不過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需透過引導來擴大青年對職場的想像;且他認為勞動部提出的平均工資3.9萬元是專科、學士、碩博士生薪水平均,太過簡化,無法反映真實現象。

內政部長林右昌25日接受本報專訪透露,下一階段擬處理的房市問題是「虛坪改革方案」,尤其具社會高度共識的停車空間檢討,未購買車位的民眾可不用負擔車道公共設施,讓公設更合理化。但他也強調,政府不會訂定公設比例。

《平均地權條例》5項子法今(25)日預告,重點分別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項目和免經許可樣態,以及預售屋轉售限制將有例外條款與審核辦法。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