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CSRone永續智庫昨(14)日公開2022年度《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指出台灣企業永續評比奪得亞太區第一名,但碳揭露工作卻較前一年退步,智庫建議企業應公開且透明的揭露資訊,才能展現轉型決心。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南部水情拉警報,除了 嘉義 縣(市)已亮出夜間減壓供水的黃燈,台南市則是減量供水的橙燈,高雄今起水情燈號也轉黃燈。

證交所、群益投信、台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台灣指數公司今(7)日舉行「台灣永續、淨零共好、台灣首檔ESG低碳指數暨ETF」發表會。

綠色和平組織今(2)日發布台灣四大半導體與電子業「屋頂光電潛力盤點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半導體與電子業的綠電自發占比偏低,只有2.7%,顯示業者過度仰賴海外綠電憑證解決綠電需求。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正與金管會研究,國內減量額度交易會先做,至於碳交易所處理的是境外碳權交易,牽涉細節較多,還未訂出時間表。

大陸日前公布《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強調往後推動發展要以提供質量和效益為主,並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等三方面的轉變。讓大陸在全球產業鏈重塑過程中,站在全球產業鏈的制高點。不但具有經濟政治雙重目的,更是中共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動向、策略及發展,台灣各界均應予以高度關注。

美國晶片法案補助規則出爐,獲補助的企業須分享多餘獲利,且須同意限制本身在中國這類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的能力。外界認為美國一面是為保障納稅人的權益並滿足國安目的,一面也反映當局在社會和經濟上的優先施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