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配合2050淨零排放目標,台灣最快明年(2024年)下半年開徵「碳費」;台北市前環保局長劉銘龍也在臉書上提出自己對於碳費的看法;他提到,自己與英國學者J. Burke交換過意見,英國與能源減碳有關的稅制複雜,且高排碳產業皆納入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UK ETS),台灣不能只看CCA優惠費率一角,至少提出到2030年碳費費率的上升趨勢,讓企業及早佈局準備。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一家全球領先化工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警告稱,如果歐洲以健康和安全為由推進禁止所謂“永久化學品”的提案,將破壞其發展綠色經濟的機會。
Chatgpt亮相後,引爆全球AI熱潮,各產業皆掀起所謂「AI技術革命」,不過於此同時,卻有專家警告稱,在Chatgpt更加推升人類生產力的同時,也正在消耗大量資源,OpenAI在今年1月消耗的電量,就足夠讓17.5萬個丹麥家庭用一年。
《 氣候變遷 因應法》已在日前公布施行,確定將啟動碳費徵收機制。除此之外,該法也為「碳權」交易規劃藍圖,值得關注。
中油 大林煉油廠去年10月起火,第三方調查出爐,認定是人為疏失,再度燒出居民怒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石化業近3年323筆空汙違規事件,中油就占69筆,呼籲政府拿出更多具體作為改善石化業空汙。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31日)出版《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分析台灣可以執行更積極的淨零路徑,提前在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