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廠牌九成民眾盼自選 王任賢:施打序應下放地方

編者按:

台灣因疫苗短缺,使得接種順序爭議不斷,各界要求施打的新增對象接踵而至,使得第7類優先順位適用對象不斷擴充,疫苗更顯得匱乏,對排序較後的人來說,眼看施打日遙遙無期,相對剝奪感增加。台北市市長柯文哲21日也建議,疫苗應該要「按年齡打」,區分類別或職業只是徒增困擾。

據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記錄,參與去年7月6日最初版接種順序會議,包含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與委員張峰義、 高端疫苗臨床試驗主持人謝思民等3位。

而該會議就已出現以「職業別」作為接種次序依據,原案由疾管署提出,並在會議上依照專家委員建議與討論後,將將政府重要官員、村里長等人員納入優先接種順序。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起,共進行4次臨時會議,並留有會議紀錄,至少3度修改疫苗接種次序。

關於接種優先順序的考量,據ACIP會議資料顯示,包括接種者需維持醫療、防疫、國家安全、社會機能或特定機構運作,或是因特殊需求必須出國、本身職業具有高染疫風險,或因為自身疾病、體質,可能在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等。

將醫護人員列為首要疫苗接種對象是全球的共識,但後續接種順序,美國、加拿大各國通常採行依照年齡、由高齡往年輕族群施打的策略,而台灣的第二、三、四、五、七類疫苗接種優先群都是以職業或工作性質安排,引起的爭議不斷。

其中,第二類(含政府防疫人員)與第七類(含國家關鍵設施必要工作人員,造冊供指揮中心專案許可)分別以「高接觸風險工作者」與「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為優先排定理由,但第二類引發政府官員接種特權爭議,第七類的接種資格卻讓各行各業搶破頭。

國民黨團書記長鄭麗文就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施打序第二類「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官員」定義不清,染疫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致死的65歲以上長者,卻排第八類。

鄭麗文指出,我國疫苗優先順位決策透明度讓人高度懷疑,政府應公開施打順序排在第二類的「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官員」名單及施打次數,並把各優先類別定義清楚,滾動式檢討,不能有黑箱。她也強調,疫苗施打應以感染會危及到重症及人命風險為考量,而不該是以工作種類、社會地位為優先考量,特權問題不能再發生。

國民黨委外進行的民調顯示,近六成五(64.7%)的民眾擔心,自己或家人在短時間內無法施打到疫苗,其中有43.7%更表示「非常擔心」,且不論政治立場民眾大多認為,政府應進口足夠的國際認證疫苗,讓民眾自由選擇接種的新冠肺炎疫苗廠牌,且認同比例近九成(87.9%)。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強調,疫情下民眾有接種疫苗的義務,但選擇「打哪種疫苗」的選擇權應留給民眾,因此採購疫苗時,一定要量大於人口數,並改採中央、地方分權施打的策略。

相關新聞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