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任總統,兩岸關係走向與台灣民主未來成焦點

台灣總統賴清德週一宣誓就職,誓言要在面對中國壓力和海外戰爭肆虐的情況下保持台灣民主的安全,這些壓力和紛爭給西方的持久力帶來了不確定性。

在就職演說中,賴清德在台灣應如何維護與中國的脆弱和平問題上時而表現出時而和解、時而強硬的姿態。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他表示希望與北京舉行會談。但他提出了中國領導人不太可能接受的廣泛條件,並誓言台灣將繼續與其他民主國家建立關係,同時加強對抗中國的軍事集結。

賴清德說,台灣決不能「有幻想」。

「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并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他說。「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我們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國台辦迅速譴責了賴清德的言論,指責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

許多台灣民眾希望與北京保持穩定的關係,並希望賴清德政府集中精力解決台灣的經濟和社會弊病。但即使有華盛頓兩黨的大力支持,與賴清德的前任蔡英文2016年上台時相比,台灣仍面臨著一個更加危險的世界和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

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強硬政策開始激起西方的反對。現在,西方國家也受到烏克蘭和中東戰爭的拖累。習近平一直在尋求削弱以美國為首的針對中國的聯盟。美國即將舉行的選舉增加了其外交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

 「對於2024年的賴清德來說,國際環境比2016年的蔡英文更加令人擔憂,」史丹佛大學智庫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表示,他的研究領域是台灣政治。「烏克蘭戰爭、中國轉向更嚴厲的國內壓制、美中關係惡化,以及過去八年的兩岸敵對,都讓賴清德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

早在賴清德上任之前,北京就明確表示過對他的厭惡遠甚於蔡英文。中國官員經常引用他在2017年發表的言論,當時賴清德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的支持者表示,他的意思是台灣應該在不尋求正式獨立的情況下實行自治。這個解釋並未能安撫中國,週一,中國再次稱他為「台獨工作者」。

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和賴清德在週一的就職典禮上。

賴清德在講話中呼籲與北京領導人進行對話——其基礎是接受台灣作為一個平等的主權國家,官方仍稱台灣為中華民國。他還敦促雙方就恢復旅遊業、允許中國學生到台灣大學就讀達成一致。

但致力於化解衝突的「國際危機組織」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蕭嫣然表示,習近平不太可能接受賴清德提出的會談條件。2016年蔡英文上任後,中國凍結了與台灣的高層接觸,指責她未能認同北京方面提出的談判條件,即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的「九二共識」。

「對雙方來說,距離兩邊都能接受的對話基礎還很遙遠,」蕭嫣然說。「這些提法的用處就在於它們的模糊性,但賴清德似乎是在說,如果北京方面沒有更多的誠意,接受這種模糊性的成本就太高了。」

未來幾週和幾個月,中國可能會加強對台灣的軍事和貿易壓力,試圖削弱賴清德的總統地位。中國始終保持戰鬥機在該島附近頻繁出現,最近還在中國大陸附近的台灣控制島嶼金門附近派遣了海岸警衛隊船隻,此舉目的在於,在不引發一場會將華盛頓牽扯進來的衝突的情況下對台灣進行恐嚇。

習近平希望穩定與華盛頓的關係並專注於修復中國經濟,這降低了他冒險引發危機的意願。北京也可能會等待今年年底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然後再考慮在台灣問題上採取重大舉措。

「賴清德的演講不會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兩棲入侵,但也不會改變習近平認為賴清德是一個危險的『台獨工作者\'的信念,」前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在談到中國可能做出的反應時說。

美國的支持對於台灣對抗中國軍事壓力的能力仍然至關重要。賴清德在演講中宣傳了台灣的全球意義——作為對抗中國的前線,作為一個貿易和科技大國,以及作為一個民主典範。

「由於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他說。「承接民主化台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

美國國會最近批准了一項補充支出計劃,為台灣提供81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台灣國防部上週表示,美國和台灣海軍的軍艦上個月還在太平洋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分析台灣政治的非常駐研究員宋文悌(音)在談到賴清德時說:「以實力求和平將是他在兩岸關係上的主要姿態。」

台灣關於未來幾年裡美國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台灣建設軍事力量,與此同時,美國還要關注烏克蘭和以色列-加薩的戰爭,這兩場戰爭預計都不會很快結束。

據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埃里克·戈麥斯和本傑明·吉爾特納估計,截至4月底,未交付台灣的美國武器和軍事裝備訂單已增長到近200億美元。戈麥斯在電子郵件中說,國會最近批准的對台灣的額外撥款將「有所幫助,但不是靈丹妙藥」。

賴清德在台灣的反對者說,他冒著把台灣推入安全死胡同的風險——既無法與北京對話,又沒有為任何對抗做好準備。最近訪問過中國大陸的國民黨台灣立法委員傅崐萁指出,烏克蘭是前車之鑒。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小國家小地區的人民去跟旁邊最大的國家,去跟他對抗,」傅崐萁在接受採訪時說。「兩岸開戰真的符合美國人的利益嗎?我實在不認為,而且美國要同時面對三個戰場,有可能嗎?」

台灣的政治分歧可能會拖累賴清德的政府,這在上週的台灣立法院得到了激烈的展示。反對黨的議員們就審查政府官員的新規定提案相互推搡、大喊大叫、大打出手。該規定的反對者呼籲週二舉行示威活動。

今年1月,賴清德在總統競選的三方角逐過程中以略高於40%的得票率勝出。賴清德曾是一名醫生,出身貧寒,他還承諾要解決國內問題,如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和不斷上漲的住房成本。

但賴清德可能會發現,由於兩大反對黨在議會中佔據多數席位,他很難推進自己的議程。他在講話中呼籲敵對黨派共同努力。

「如果立法院陷入爭吵,他作為總統也無能為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家列夫·納赫曼說。「他必須想辦法讓他們合作。如果他做不到,那麼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相關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 上修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至3.85%,較前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主因投資、貿易逐步好轉。...
考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恐激化中美對立,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更嚴峻的外在挑戰,經長郭智輝23日宣告,將以「境外關內」為戰略架構,由經濟部出面籌組...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宣布,已同意2025年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升3%。行政院人事總處指出,此調薪案將於明年元旦生效,影響人數約73萬人,...
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在立院備詢時,被問及任內是否啟動勞保年改?她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並重申有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