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金融時報》專訪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季辛吉。他認為,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將在烏克蘭戰爭結束後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正處在完全嶄新的時代。季辛吉回答記者提問摘編如下:
編按:拜登與岸田文雄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強調國際秩序規則的重要性;隨後「四方安全對話」(Quad)又發佈聯合聲明,宣示對「包容、具有韌性且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堅定不移的承諾」,同時警告反對南海、東海軍事化。
編按:針對拜登保台說,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核心,並直指全球兩大經濟體應降低彼此敵對關係。
編按:阿富汗政府垮台時,拜登就曾暗示,台灣若遭受攻擊,美方將會保衛。近日拜登出訪亞洲,於美日峰會中明確發言,如果中國企圖武力犯台,美國願軍事介入以保衛台灣,並警告共機擾台之舉「正在玩火」。對此,中國反應,美國印太戰略企圖搞亂亞太地區,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戰略。
三國演義第一回開章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雖是小說家之言,但印證到歷史卻是極為符合。從正史觀之,天下格局就依循著分分合合的演變來進行,而改變分合狀態的往往是戰爭。在中國的歷史上,分合更迭的例子不勝枚舉。放眼到國際,也隱隱有這樣的循環。
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美參院兩黨外交領袖帶領50名參議員,聯名致函總統拜登,呼籲把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架構。台灣還積極爭取加入四方會談,台灣若成為美國的代理人戰爭後果極其嚴重。
俄烏戰事延燒導致穀物價格狂飆,促使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小麥出口,但印度並非唯一採取出口限制的國家。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統計,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全球至少14國限制糧食出口,而這恐怕加劇糧食通膨危機。
黃介正教授指出,台灣已經逐漸邁向「強國用兵的想像場域,兵棋推演的當紅標的」。國際能見度的提升,為長期被忽略孤立的苦境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心情療癒,驀然回首,卻見高聲量竟源於兵凶戰危。此台灣人民之幸耶?中華民族之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