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最新一期的《國際事務》期刊(Foreign Affairs)探討什麼是權力,以及權力如何在當今世界發揮作用。
拜登參與北約峰會了無新意嗎?北約領袖峰會通過新版「戰略概念」再次納入中國議題,視中國為「系統性挑戰」,北約秘書長並主動提及中國欺壓鄰國台灣。;我外交部表示,樂見北約正視中國對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
知名史學家尼爾‧佛格森(Niall Ferguson)指出,傳統觀點認為,黨派兩極分化是現代美國政治的禍根,但兩黨共識更令人害怕。美國兩黨同意抵制中國的崛起是美國外交政策基礎。拜登大戰略中,存在著嚴重缺陷,能否降低美中對抗?如果要在台灣戰爭和十年緩和之間做出選擇,不如選擇低盪政策 (Detente,和解之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黎安友日前於《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中國為何在烏克蘭議題上保持「和諧」?〉(Why China Threads the Needle on Ukraine),解釋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為何既不支持也不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又刻意與莫斯科保持距離?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本週將啟程赴美,出席美國與台灣在戰略安全上的重要對話「蒙特瑞會談」(Monterey Talks)。據指出,隨著美國防疫措施的鬆綁,顧此行將增加在美國的停留時間,並可望與美方高層有較多互動機會。而因應中國軍事威脅升高,國安高層透露,今年「蒙特瑞會談」除了軍售議題,也會針對實戰訓練進行討論,台美防衛合作更趨於緊密。
北京近期強調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權利」,並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可能是為了對其在必要時刻,採取武力犯台時的合理性進行鋪墊,以進一步警告美方,不要過度操弄台灣問題。
綜合媒體報導,中共軍方近幾個月在與 美國 軍方的會晤中,多次宣稱 台灣海峽 不是國際水域,引發拜登政府的擔憂。我外交部昨嚴正駁斥中國「謬論」,強調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適用國際法的「公海自由」原則。陸委會痛批中共企圖將「台灣內國化、海峽內海化」,完全違反國際法及台海事實現狀,我方及國際社會不予承認、絕不接受。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今天在盧森堡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會晤,兩人就一系列區域與全球安全議題、台海局勢、俄烏戰爭與北韓接連試射彈道飛彈,以及美中關鍵議題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