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半導體產業近年被視為各國視為國防戰略的一環,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緊張,美國不僅通過晶片法案扶植本國產業,更在近幾個月祭出多項禁令。本月3 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商務部預計將於本週發布一系列的新規定,擴大美國半導體技術出口到中國的管制,試圖阻止中國取得用於超級電腦和資料中心的晶片。

台灣電信兩大合併案從年初送審,直至今日確定延期,併購(台灣大、遠傳)及被併購(台灣之星、亞太電信)方均期盼盡速過關。資深業界人士提醒,合併案若拖過年底仍未成局,變數將大增,最嚴重可能重新議約,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更恐因資金不足而難以繼續營運,未來恐影響產業、用戶及員工的權益。

對半導體「摩爾定律」是否仍適用,兩大晶片巨擘英特爾、輝達看法不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拋出「摩爾定律已死」的言論,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則說,「摩爾定律還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資安問題已成為影響國安要點之一, 針對台灣資安風險,KPMG顧問公司於22日發表《2022年台灣企業資安曝險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企業平均防護分數僅為C級(70分~80分),代表具備一般技術的駭客就能入侵多數台灣企業;報告結果提醒企業與政府應加速腳步,謹慎面對並做好準備。

數位發展已成國家政策佈局重點,專家更指出面對國家級數位武器威脅,強化國家資安韌性刻不容緩。甫成立的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9/21在資安大會主題演說中表示,數位部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全民數位韌性;也對外說明第6期國家資通安全方案,將以打造堅韌安全的智慧國家為目標,包含3項具體目標及4大策略。

有線電視系統大豐、台灣寬頻通訊(TBC)近期申請 TVBS 新聞台移頻換「鏡電視」一案 ,引發關注。 移頻一事近年來在規定更改後屢屢引發爭議,NCC擁有移頻的准駁權,却沒有一個足為社會信服的公正標準,頻道方與系統業者間衝突不斷,甚至有干涉言論、政治力介入的質疑。

數位發展部八月裡剛成立,編列預算高達211億元,該部門成立以來,定位未明屢屢引發外界議論,本週立法院將開議,由哪一個常設委員會主審,勢必成為焦點。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也指出,政府應制定更前瞻、完善的政策,才能接軌國際,讓企業朝永續發展。

全球資訊戰正悄然發生,目前頭號受害者是製造業,對供應鏈攻擊層出不窮,半導體產業亦無法倖免。台灣首個半導體晶圓設備資安標準 SEMI E187 歷經三年研究,於今年一月公布,是少數由台灣主導制定的全球性產業標準之一。 如何提升半導體業供應鏈韌性,使台灣成為國際供應鏈可信賴的合作夥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