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版晶片法案18日通過,半導體業界大多樂觀其成,該法還涵蓋電動車、5G、低軌道衛星等領域,堪稱台灣科技業最強後盾。然而,對於新法中的定義,為何有國內業者認為補助獨厚某些公司?又不少專家認為, 與他國祭出的扶植政策相比,台灣此法在利多的部分較為薄弱,各界好奇後續法案是否會加碼?
科技產業發展快速,近年政府也強力推廣資通領域,加上新課綱廣設人文特色課程,使得明星高中掀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退場潮,且部分學校與教師指導、授課意願降低,也讓人憂心「重科技、輕人文」現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 14 日報導,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 Amazon )最快本周開始裁減多達一萬名員工。 從 Meta 、 Lyft 、 Stripe 到推特,美國知名科技公司紛紛裁員,這對美國就業市場或全球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網路沒有國界,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在無邊界的網路世界裡,目前面臨有大則恆大、跨國企業壟斷的危機;過去這十年,大型科技公司稱霸,有多規則變成一家之言,將來政府該如何去規範、治理?一方面產業須往前衝,一方面要維護一般民眾的安全、隱私,如何達到平衡,是很重要的課題。
網路時代興起,數位科技一步步改變產業生態與民眾生活,如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數位應用雖帶來詐騙、假訊息等負面影響,卻也發展出許多正面用途;2022年八月,我國數位發展部正式掛牌成立,部會被賦予「國家數位發展領航者」的期待,未來部門要如何推動數位轉型,解決社會疑慮,引領資通訊產業持續發展優勢,在國際舞台扮演腳色,是值得全民一同討論與監督的課題。
過去以科技強權自居的日本,這些年在晶片製造上已落後台灣、美國、南韓及部分歐洲國家達十年;中國的防疫封控措施也讓日本深刻意識到,仰賴他國製造電腦晶片及關鍵零組件的不利。 為了建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日本宣布由豐田汽車、NTT和索尼集團等8家日企,合資設立新企業 「Rapidus」。對此,日經亞洲稱,鑒於過去日本政府插手的半導體投資案大都以失敗告終,「Rapidus」能否重振日本半導體,仍需觀察。
通膨持續影響,科技業也難以倖免。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面臨成本飆漲、廣告市場疲軟等困境,9日宣布將資遣逾1萬1000名員工,相當於總人數的13%,成為科技業今年規模最大的其中一波裁員。
面對數位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為加強學生學習數位化,2022年初,教育部以「生生用平板」的口號,宣告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正式啟動。該政策上路已兩個月,實際成效又是如何?網路設備不給力、教師授課意願低、數位教學能力待加強總總負面因素影響下,城鄉差距導致各校落實程度不一,也讓家長與教師憂心,長久恐加劇數位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