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從 2018 年起,有感世界局勢變化,余紀忠基金會舉辦多場 「數位時代」研討會,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翻轉思維、長遠佈局。本月 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 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納斯達克(Nasdaq Stock Market)悄然叫停中國小型股公司的上市,要求這些公司就交易相關方提供更多資訊。今年已有多宗IPO交易在上市後出現股價迅速拉升、之後又劇烈下跌的情況。
一場疫情,一個台積電,讓台灣瞬間耀升國際舞台,但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卻處處受制於人。長久以來缺乏戰略的結果,整個社會有風雨欲來的壓抑感,在戰略的世界中,該如何拼湊出自己的戰術,讓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說分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17日表示,在中共領導人主席習近平的治理下,中國當局正在「加速」實施併吞台灣的計劃,而一旦台灣被北京奪取,全球經濟將遭破壞。對此,國務院和國防部十八日面對媒體詢問,均不回應這項評估,只重申美國政策沒有改變,致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美國商務部7日對中國祭出新一輪出口管制,禁止美國企業支持中國高階晶片生產,同時禁止第三國企業包括台積電等以美製設備為中國客戶服務,除非取得美方批准。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分析指出,這次中美晶片大戰打到台灣門口,倒楣的就是台積電,分析台積電雖然拿到豁免,仍成為中美夾心餅乾。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節目《 60 分鐘》( 60 Minutes ),近期製作一系列台灣專題,由美國知名資深記者、 60 分鐘節目主持人史塔爾( Lesley Stahl )親自訪台製作,針對台海問題,訪問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等人,並在台灣國慶日前後陸續播出。
兩岸紅利將消失,對半導體制裁只是前菜,還有涉及中美兩強競爭消長的 PCB (印刷電路版)、電動車、電池等 10 大科技產業,現在全部「剉咧等」,未來為遏止中國生產力,恐將接力出現相關貿易手段。兩岸經貿長年累積、頻繁往來,劉大年表示,美國政策下馬上切割,不只對台灣的影響很大,南韓、日本的晶片或晶片設備製造商都可能受到波及。劉大年認為,大陸內需市場大,尤其 5G 發展攸關國家安全,未來全世界將發展成「一個世界、兩套制度」。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昨(6)日提醒,地緣政治對台灣來說是重大挑戰,台灣過去受惠全球化及全球供應鏈整合,然而全球化卻是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現在好像有點開倒車。企業發現說,原來全球供應鏈比想像中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