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

蔡英文總統29日啟程出訪中美洲、過境美國,據美國媒體報導,美方正和兩岸溝通,一方面敦促北京方面不要作出過激反應,也希望台灣方面確保蔡英文行程不會踰越過去的規範。蔡總統30日晚間接受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贈予「全球領導力獎」,對談內容遍及安全、經濟和貿易,並強調會「捍衛民主」。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本月在立法院會上質疑美國國務院「台灣學人計畫」,被行政院長陳建仁反問「疑美論」。前副總統呂秀蓮19日出席活動時對此表示,若美國立場與我國國家利益相左,本應向美表達意見,這並非疑美論,而是主權平等。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陸委會9日宣布,自本月10日起,恢復開放包括大陸深圳、廣州在內的十個兩岸空運客運直航點,並預告將開放大陸13個包機航點,以及在清明節前恢復「小三通」客運中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此回應,希望台灣方面順應民意,盡快推動兩岸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及「小三通」全面正常化,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英國《金融時報》7日報導指出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我國總統蔡英文,為了避免北京和華府之間的緊張情勢和中共出現軍事反應,出於安全考量選擇改在加州碰面。而蔡英文4月將出訪美國,還將在雷根圖書館(Reagan Library)發表演說。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實施細節在上週有了著落,業者申請補貼作業也正式啟動。 從工資待遇到日托服務,根據金融時報的看法,白宮正在給《晶片法》附加太多政策目標,忘記了晶片製造當初遷至海外的部分原因正是美國生產成本太高, 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半導體產業中,美國能挽回昔日龍頭地位嗎?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