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

美國稱霸世界百年,如今單極強權面臨挑戰,國際秩序趨向多極化發展。美國霸權的支撐主力是美軍與美元,隨著美國霸權趨弱,美元的霸權地位同步走弱。

世界銀行 27 日發布報告警示, 2020 年代全球經濟可能將經歷「失落的十年」,包含全球勞動人口老化和民間投資下滑等一系列經濟風險,正限制經濟增長;預測 2022 至 2030 年的潛在年均成長率為 2.2% ,是 30 年來最低水準,主要肇因是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

國發會昨天公布一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十一分,分數創二○○九年五月、近十四年最低分,燈號亮出連續第三顆代表低迷的藍燈。此外,半導體等數位産品的出口下滑,預計2023年實際地區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將連續2年大幅低於3%大關,台積電(TSMC)等知名企業也相繼發佈慎重預期,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強。

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近來談話市場解讀偏鴿,但多名官員對於利率走向立場仍偏鷹,紐約聯準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認為在壓低通膨考量下,還是有必要持續升息,理事華勒(Christopher Waller)也示警,終端利率可能高於市場預期。

鮑爾如預期宣布升息1碼,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會後記者會首度承認,確實進入通膨減緩(disinflationary)階段,但抗通膨工作尚未完成,現在宣告戰勝通膨還太早。 重申仍將持續升息,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他認為美國經濟還是有望軟著陸。

日前 2022 年稅收超徵,政府決定發放現金,引發外界討論,甫回學校任教的前財政部長蘇建榮 9 日首度公開露面談到此事,表示本於財政專業,他認為「超徵」的錢應優先還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行政院發言人對此則回應,蔡總統是以國安高度盱衡國際情勢,所做的政策選擇。

中國正處疫情海嘯,專家推估據綜合各種估算,全中國感染人數直上看6億大關;中國政府上週宣佈將從1月8日開始放開邊境管控措施,世界各國也開始嚴正以待。除了擔憂引發新一波疫情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中國未來數個月確診人數恐暴增,預估將進一步打擊本土經濟,以及拖累全球經濟成長。。

即將迎接2023年,新的一年元旦起也有許多新制上路,其中跟一般民眾最為相關的,就是「基本工資調漲為26400元」、「時薪176元」以及勞保費率調整為12%,《風傳媒》就替您整理有哪些勞工新制將在新的一年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