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國際社會未能做出真正全球性的抗疫應對,這意味著,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同樣無法採取共同行動。

國內三級警戒雖然延長,但可以「微解封」,不過,大部分縣市不敢放手,變成「沒解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台灣目前屬低傳播風險,加上多數民眾目前只接種第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加上口罩、社交距離,相當於兩劑疫苗的防疫效果,「禁止人群移動」並非首要防疫措施,可適度放寬。

編者按: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Delta變種病毒又席捲全球,但歐美國家隨著疫苗普遍施打下,發病率雖沒有下降,但重症與死亡比率卻是大幅降低。德國就開始展開研究,將未來防疫的指標評估從發病率轉為聚焦在重症比率,更能有效控制疫情。

目前我國打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為15.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接下來將採用「劑次人口比」來計算全人口的疫苗覆蓋率,以計算得出的疫苗覆蓋率則變為16.27%,並指出,若按現在接種的速度,就能達到蔡英文總統宣示7月底達25%覆蓋率的目標。在接種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只因改變計算方式百分比就呈現上升,遭專家更質疑,有美化數字的嫌疑。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持續延燒,各國對於疫苗施打各有不同策略,有些國家為因應疫苗供應等條件,混打疫苗成趨勢。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卻提出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並稱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還是要看清楚科學證據,會將WHO的建議列在考量。

總統蔡英文13日宣布,再度委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擔任今年度紐西蘭主辦的APEC領袖峰會代表,並希望張忠謀利用出席16日加開的線上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議,傳遞兩項主張,包括期許APEC組織就成員體各國公平、迅速取得疫苗做更多努力,及APEC成員應攜手合作、秉持自由貿易精神,對全球疫後經濟復甦做出貢獻。

編者按: 歐美各國隨著疫苗施打,漸漸走入逐步解除新冠肺炎封鎖措施的交叉點,但隨著Delta變種病毒入侵,導致新增病例又達到一個高峰,讓歐洲多國政府又面臨新的難題。悶了將近一年的歐洲,經濟正受到嚴峻考驗,貧富差距正在考驗著政府的智慧,解封與否,到底應該怎麼權衡呢?

日本三度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將於明日抵台,又有消息傳出台灣自購的AZ、莫德納疫苗也將到貨,再加上台積電、鴻海簽約購買1000萬劑BNT疫苗,似乎稍緩解台灣疫苗不足窘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突襲式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登記疫苗預約系統,替年輕族群施打疫苗開啟一扇門,但也引發專家質疑,高風險族群應優先接種,以減緩重症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