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評估指標轉變 住院率應更受關注

編者按: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Delta變種病毒又席捲全球,但歐美國家隨著疫苗普遍施打下,發病率雖沒有下降,但重症與死亡比率卻是大幅降低。德國就開始展開研究,將未來防疫的指標評估從發病率轉為聚焦在重症比率,更能有效控制疫情。

隨著新冠確診病例再次攀升,德國疾病控制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表示,隨著疫苗接種工作持續開展,比起發病率的高低,應更關注住院率、死亡率和長期影響等。

指標權重改變     關注住院率等長期影響

根據《美聯社》報導,德國在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中,發病率一直是政府決定實施何種防疫限制措施的關鍵。認為新增病例急劇增加的人,越來越質疑發病率與重症患者的相關性。德國衛生部長史潘在推特上說:「因為高危人群已接種疫苗,高發病率並不意味著加護病床的負擔增高,發病率越來越失去意義,我們現在需要關於診所情況的更詳細訊息。」

央視網》提到,按照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說法,雖然疫情的評估依然需要多個不同的指標,但它們之間的權重將會發生變化。該研究所預計,隨著疫苗接種工作持續開展,「重症比例將會下降。」因此,比起發病率的高低,應該「更加關注感染的後果」,包括住院率、死亡率和長期影響等。

民眾憂疫苗副作用    阻礙群體免疫成形

德國聯邦政府表示,58.5%的民眾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42.6%的民眾已完整接種疫苗。而最近接種的疫苗數量略有下降,因部分民眾憂心疫苗造成昏睡等副作用,甚至完全拒絕接種疫苗,引發人們擔憂可能會阻礙實現群體免疫的努力。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上週表示,該國的目標是為85%的12至59歲人群,以及90%的60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以防止疫情在今年秋冬強烈反彈。羅伯特·科赫研究所12日通報新增324例確診病,2人染疫死亡,累計死亡人數達到9萬1233人。

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賽貝特表示,追踪病例數仍然很重要,德國正在密切關注英國、西班牙和荷蘭等國的情況,這些國家放寬了限制,卻發現感染人數激增。他說:「疫苗接種很幸運地進展順利,但我們還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來防止確診數再次強勢上升。」

相關新聞

經濟重啟後復甦速度緩慢、通貨緊縮擔憂、海外資金離開的3股逆風襲來,目前中國股市下跌和人民幣貶值同時進行。長期利率降至約半年以來的低位,...
戴蒙指出,金融危機不斷發生,都是因為短期債務的問題。在現代金融體系,「銀行」的角色可能還由其他金融中介機構來扮演,如雷曼兄弟。「銀行」...
【水水台灣】 立法院三讀通過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 為了衝刺太陽光電、地熱等再生能源設置,...
由於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影響,科學家發現地球已非人類合適居住之地,已超過了人類的安全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