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讓經濟停擺,並增加亞洲貧窮人口。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全球爆發疫情後讓經濟活動一度停擺,估計亞太地區新增7,500~8,000萬人淪為赤貧一族,讓疫情之前原本預期降地赤貧人口的期待落空。
台經院今天發布七月製造業景氣信號,盡管台灣疫情趨緩,但Delta變種病毒肆虐,部分國家重啟防疫措施,衝擊到全球供應鏈及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且台股表現也受影響,因此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6月的17.68分,減少1.16分至7月的16.52分,燈號續維持在揚升的黃紅燈。
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導致美國疫情迅速惡化,過去一個星期超過15萬人確診,根據CNN報導,美國疫情再度掀起高峰,而歐盟預計將在當地時間周一建議成員國重啟美國和其他五國的旅遊限制。
編者按: 爭取BNT疫苗來台一波三折,指揮中心終於於本月 25 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台灣成功爭取到 BNT 疫苗,但外界不免質疑,指揮中心過去是否有因為 BNT 疫苗的外盒寫有「復必泰」與簡體字等問題,沒能與新加坡或其他國家即時爭取疫苗。
編者按: 國產高端疫苗23日開放施打,除了有許多公眾人物力挺外,總統蔡英文更是在第一時間接種,不過截至25日為止,短短3天就傳出4起接種後死亡案例,引起民眾疑慮,甚至有退打潮產生,國民黨也呼籲中央應盡快停止施打,確保民眾安全。對此,專家建議指揮中心成立專家小組,針對死亡原因盡速查明,才能安定民心;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列出5大原則,呼籲民眾以科學方法解讀數據。
編者按: 全台疫情逐步趨緩,昨日證實本土零確診案例,但國外各國被Delta病毒入侵情形頻傳,疫苗施打成為國人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疫苗政策說明上,一直曖昧不清,許多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呼籲政府公開資訊,以供國人在觸及生命安全的議題上,能更透明化的去討論與選擇。
疫情警戒降二級,小水力發電的火車頭-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簡稱小水盟)加緊走訪政府公部門,同時積極召募會員以形成產業聯盟。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新冠疫苗施打步調緩慢,未來五年將使全球經濟損失2.3兆美元,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將首當其衝。在此同時,新冠疫情持續擾亂供應鏈、又推升成本,正衝擊汽車業等諸多產業,全球企業獲利可能因此下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