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美國藥廠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作的新冠疫苗取得藥證許可,因此國內已有保瑞藥業表態,也讓市場關心曾經取得有條件授權的東洋,是否有意願會再次引進 BNT 疫苗。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在疫情突然失控下,美國經濟成長已放緩,連帶也會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拜登未來在國內必需迅速控制疫情,並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美國經濟才有可能反轉。但是美國疫情惡化已將近兩個月,確診人數已達3,700萬,未來若無法控制疫情必然會拖累經濟。而根據美國過去的選舉歷史,經濟活絡未必確保執政黨勝出,但在經濟低迷下,執政黨必然會敗選;所以2022年的期中選舉,對於民主黨將會是一大考驗。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嚴峻衝擊。由於貨幣政策—尤其利率政策的施展空間有限,財政政策成為紓困及挽救經濟的主要工具。許多國家在極短時間內,執行了前所未有大規模的措施。依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推估,累計至2021年3月中,因應疫情的財政擴張達全球GDP的15.3%,全球政府舉債也從2019年佔GDP的84%跳升至2020年的97%。
綜合媒體報導,IMF史上規模最大一次的SDR分配將自23日起生效,IMF總裁撰文表示,特别提款權不是靈丹妙藥,它必須作為更廣泛的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參與的共同行動計劃的一部分。更應將竭盡全力確保本次歷史性的、用途廣泛的特别提款權分配,在推動強勁、可持續的全球復甦中發揮它的作用。
綜合媒體報導,立法院新會期將於9月展開,蘇內閣將有三大關要闖,第一,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振興五倍券為主的紓困特別預算案要搶通過;第二,在野黨對囤房稅議題磨刀霍霍;第三,年底的四大公投案。
聯亞生技申請緊急授權許可(EUA)被駁回六天後,董事長王長怡22日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採用「僅取單一時間點」的免疫橋接方法,作為最重要且唯一比對標準,忽略T細胞的重要性,而且用武漢株做EUA已經out of date(過時),王長怡批評「台灣怎麼這麼大膽,全球沒人敢這麼做」。
現代人在網路上一舉一動、手機、監視器留下的足跡,都可能被政府、企業利用,不管是成為企業利益或用來操控、洗民眾的腦,成為當代民主危機;疫情更加速數位生活新趨勢,如何讓政府與科技巨頭壟斷擁有的個資數據不遭到濫權使用,各國都試圖在經濟發展與人民權利間建立新機制。
編者按: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日前投書媒體,示警「科技業人才荒」,佔據各大新聞標題,也帶出許多討論,除了科技人才外,台灣的高等教育到底培育出怎樣的下一代?教改推行這麼多年,卻造就大學生逐年升高的休退學比例,教育下一里路怎麼走台大校長管中閔接受訪問時,針對這個議題提出他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