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惡化差距 亞洲赤貧人口攀升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讓經濟停擺,並增加亞洲貧窮人口。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全球爆發疫情後讓經濟活動一度停擺,估計亞太地區新增7,500~8,000萬人淪為赤貧一族,讓疫情之前原本預期降地赤貧人口的期待落空。

疫情恐長期影響經濟

據《Devex》報導,亞洲開發銀行分析35個開發中會員國提供的資料後發現,2017年,亞洲地區每天生活只能支出不到1.9美元的赤貧人口約2.03億人,約佔當地開發中國家人口5.2%,反觀在疫情爆發之前,該數據原本預期會下降至2.6%。

報告也指出,有3分之1的國家去年失業率增加2成,而且造成許多家庭被迫延遲付款、減少飲食、借錢與典當等,因此,恐將形成長期有害的影響。

除此之外,雖然亞洲整體完成就學率已有改善,但4成最貧窮的兒童仍無法順利獲得基本教育,一半的國家國內識字與算術率仍低於50%,疫情更惡化獲得教育資源的情況,估計全球有4.63億名學生無法獲得線上學習或其他教育平台,當中一半都來自亞太地區。

《日經新聞》報導,亞銀經濟學家澤田康幸指出,「亞太雖有長足進步,但是疫情凸顯社會與經濟潛在問題,可能弱化當地的永續及廣泛發展。」

菲律賓經濟下滑嚴重

亞洲開發銀行總裁淺川雅嗣表示,「長期來看,疫情引起的波動可能會對人力資本與生產力帶來明顯不利影響。本地需要以人為主的開發策略來復甦,確保沒有人被忽視。」

去年亞洲開發中國家經濟下滑0.1%,也是當地60年來首度經濟衰退,許多政府透過封城及限制移動防堵病毒擴散,但也造成部分國家生產毛額縮水,例如菲律賓創新高降幅達9.6%,印度也減少7.3%。

相關新聞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會議(COP30)在巴西貝倫舉行,近200個與會國代表在延長協商後,於當地時間11月22日正式落幕。...
美國近日向 烏克蘭 遞交一份俄烏和平方案,涉及要求基輔讓步,烏克蘭面臨艱難抉擇,歐洲多國也認為方案仍需補強。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OPEC產油國組織以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本週均發佈了月石油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