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變種病毒BA.4、BA.5疫情在各國升溫,包括日本、韓國的確診數量都在上升。台北市長柯文哲14日表示,BA.4跟BA.5不可忽視,「估計台灣要出問題,會是40天後。」

台灣疫情雖日漸趨緩,但多家快篩試劑EUA取得有魚目混珠之嫌,引發民眾質疑陷入爭議,食藥署被質疑把關、審查不力,立法院國民黨團連日要求食藥署長吳秀梅、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台。政府單位到底應該由誰負起責任,目前互相推託,還未有定數。

新冠肺炎在台持續延燒,許多在第一線高風險的醫護人員也無法倖免陸續染疫,上月初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傳出確診消息,經過數個禮拜調養後,他已完全恢復,並出面分享染疫經驗過程中。他說,感染後喉嚨痛如刀割,讓他「第一次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

國內疫情才稍見平緩,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指出,Omicron新型亞變種BA.4、BA.5已在超過40個國家現蹤,台灣也於13日宣布檢出5例個案。對此,外國學者預測,新一波疫情恐在冬天爆發,雖然Omicron導致中重症的機率較低,但確實有讓患者重複感染的能力,代表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可能難以達標。

新冠疫情一波接一波,政府基層人員勞於奔命已快三年的時間,雖這一切終將過去,但在世界慢慢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期,我們又該如何檢討與反省?一起看看馬英九前幕僚,同時也是公衛專家的葉金川,有怎樣的觀點。

世界衛生大會(WHA)甫落幕,台灣剛度過一個在國際政壇「最熱的5月」,從七大工業國集團外長及衛生部長公報、 美國 總統拜登亞洲行到世界衛生大會,罕見在這些議題上成為各大國熱議的目標。各黨立委呼籲政府須提出更彈性且靈活的外交政策,促成各國聲援台灣。

上海宣布封城至今已兩個月,疫情持續降溫之際,上海市官方29日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宣布自6月1日起全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並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審批制度以及各項不合理限制。

本土疫情每日人數逼近十萬,尤其兒童在沒有疫苗的保護下更是重災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表示,目前快篩已由各藥局據點每日穩定供貨,已不需要排隊。政策上會開始提供幼兒、長照機構與弱勢族群免費快篩,讓民眾能更全面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