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為了減少電廠排碳量,經濟部、環保署與國科會共同投入研究,預計二年投入37.23億元,協助台灣能源轉型,讓高碳排產業升級轉型,逐步邁入淨零排放。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鋒面接連通過台灣,部分地區降下大雨,可惜全台水庫進帳有限,無法解除旱象。在此情況下,曾文、烏山頭兩水庫蓄水量即將雙雙低於1萬公噸,旱災中央應變中心預計下周召開水情會議,討論後續台南地區供水安排,很可能再度加嚴限水措施。
中油 大林煉油廠去年10月起火,第三方調查出爐,認定是人為疏失,再度燒出居民怒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石化業近3年323筆空汙違規事件,中油就占69筆,呼籲政府拿出更多具體作為改善石化業空汙。
印尼總統佐科威的遷都夢即將實現!新國都管理局祕書查卡(AhmadJaka SantosAdiwijaya)日前指出,因應2024年將國家首都從雅加達遷移至新國都努山達拉,公共工程與民居部日夜趕工基礎設施,屆時共有1萬6990名公務員和軍警人員將先行搬遷到新國都。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31日)出版《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分析台灣可以執行更積極的淨零路徑,提前在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
4月電價確定調漲,平均漲幅11%,企業、民眾更擔心夏季用電高峰,台灣會不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於立法院上再度掛保證,「台灣不缺電」,但她卻坦言,電價確實還沒漲足,台電會審慎因應未來情勢,9月底電價審議委員也會進行客觀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