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試驗場域 台中電廠先行

為了減少電廠排碳量,經濟部、環保署與國科會共同投入研究,預計二年投入37.23億元,協助台灣能源轉型,讓高碳排產業升級轉型,逐步邁入淨零排放。

國發會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其中火力發電排的碳量成為台灣主要碳排放來源,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同時也要發展電廠碳捕捉計畫,不過由於相關技術及現實規範並未健全,因此規劃2030年要先建立小型試驗,後續視科技進步再做調整。

經濟部表示,現行碳捕捉成本偏高,捕捉成本相當每噸近50至70美元,且技術及效能需要再提升,另外目前各國大多屬於小規模測試,尚缺大型化的實驗數據。因此未來台灣在推動時,需要驗證相關試驗狀況,並找尋合適場所進行後續碳利用及碳封存。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已經開始試驗火力電廠碳捕捉計畫,規劃利用台中電廠9號及10號機,設置二氧化碳碳封存試驗場址,並已在3月通過環保署環評初審,未來待環評大會通過後就可以啟動碳捕捉及封存計畫。

據台電規劃,台中電廠現在設有十部燃煤機組及四部氣渦輪機,現在是利用電廠內北側儲槽區約1.1公頃的空地,先發展碳捕捉技術,後續在經過碳封存程序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打入地底與地下水固化成深部鹽水層,希望讓電廠的二氧化碳能儲存。

由於碳封存技術,台灣過往並未有大規模實驗,這次碳封存試驗以年平均灌注2,000噸進行,預計進行15年,總灌注量為3萬公噸,並由電廠內進行鑽井,便於探勘地質與打入二氧化碳。台電補充,台中電廠減碳園區是國內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碳捕集設施,處理最大量約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預估每日二氧化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提供智慧溫室使用並銷售,目前每年尚有20萬噸市場需求,且二氧化碳也可供學術研究使用。

相關新聞

今年八月,英國媒體「衛報」(The Guardian)就曾報導抖音等App恐成北京資訊戰新武器 欲對台灣青少年思想改造;...
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開跑以來,已開發國家為了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紛紛貢獻財力。...
應務實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建立台灣製造「腦力」中心  九大工商團體找三黨總統候選人舉辦「2023台灣經濟發展論壇」後,...
洪堡研究獎是德國頒授給德國境外之國際學者的最高榮譽之一,旨在推崇獲獎者的終身學術成就,表彰在學術研究上提出重要基礎發現、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