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知名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PPR)警告,英國脫歐貿易協議可能嚴重影響勞工權利、氣候和其他環境保護措施。
為對抗氣候變遷,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旱象遲遲未解,水情更嚴峻,高屏溪攔河堰近日平均川流量下探,創下22年來最低量,原水供應量恐不足為確保各區域水情穩定,4日凌晨零時停止南水北送,南化水庫得增加出水量,以供應大台南民生用水需求,現有水庫蓄水量還得撐到今年7月,苦候甘霖。
2020年,這極不平凡的一年,發生許許多多牽動人心震撼世界的國際新聞。《BBC》整理回顧2020年所發生的全球性重大事件,幾乎關係到每一個人。這些重大國際新聞,可能是影響某個區域或某些人。
在中國東部城市義烏,當局已關了好幾天的路燈,並下令工廠只能部分時間開工。在沿海城市溫州,政府要求一些公司不要在辦公室裡開空調取暖,除非氣溫下降到接近零度。湖南省南部有工人說,因為電梯停開,他們要爬幾十層的樓梯。
活動介紹:
全球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發展快速,加上氣候變遷與土地資源有限,循環經濟議題被廣乏討論,循環經濟具有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三大操作原則(即3R原則),目的在於資源能被充份利用。然而資源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糧食-能源-水資源的議題」,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研究重點之一。產業發展的生活的變遷,跨領域的合作為時代趨勢,過去往往只針對單一議題進行深度研究,...
當我們活得很好的同時,這世界卻不如以往的好,警鐘在我們這一代響起時,別再讓問題留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