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四接因涉及填海造陸,台電雖提出東移3.0方案,但恐影響基隆港未來發展,爭議仍相當大,目前卡關環評專案小組審查。環保署日前審查時,遭立委接連以程序發言杯葛,環保署在未經說明情況下,把環評委員移到另間會議室,挨批黑箱環評,環團更痛批反民主。

永續發展是近來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名詞,其意義為「滿足人類當前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當前企業不能只考量自己能永續,還要關注環境保護,不要損害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再者,企業經營不能製造社會不公平、不和諧,以及不要加大貧富差距,亦即企業經營也要關注社會的永續性。

換句話說,在失敗的環境與社會之中,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不算成功。獲利僅是企業的基本目標,...

在「2050淨零排放」總目標的前提下,「臺灣碳權交易所」8月7日於高雄市開幕。交易所揭牌當天,總統、行政院長等政府首長雲集,共同見證台灣追隨國際腳步,正式將「碳排放權」轉化為商品,希望透過碳權交易,提供企業減少碳排放誘因,緩和地球日趨嚴重的暖化危機。

威夷群島的第二大島毛伊島(又譯:茂宜島)近日遭受嚴重野火肆虐,截至當地時間13日已造成至少93人死亡,數百人失蹤。島上主要商業中心、歷史悠久的拉海納小鎮災情最為慘重,多數房屋被毀,逾萬名居民及遊客被迫撤離。

因應國際淨零轉型趨勢,政府去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續提出「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碳權交易所則於8月7日將落腳高雄軟體園區,主要營業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3大項。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首席氣候科學家施密特(Gavin Schmidt)今天表示,2023年7月可能是全球「若不是數千年,也是數百年來」最熱的一個月。

2050年淨零排放大限在即,中油、台電啟動「碳捕捉與封存」(CCS)先期計畫。環保署專案小組25日初審通過,中油提出的小規模二氧化碳封存試驗計畫,預計2025年起在苗栗老舊氣田鐵砧山,每年灌注10萬噸二氧化碳,作為首個試驗封存場。環評委員認為應給予試驗機會,建議強化地震模擬分析及二氧化碳洩漏緊急應變機制後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