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國家 氣候變遷 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12)日表示,核能是不排碳的電力,可以打擊通膨、壓低電價,如果台灣排碳可以降低,出口產品的碳稅也會降低,有利於產業界競爭力。
COP29將在11日(一)起於亞塞拜然舉辦,台灣科技媒體中心5日邀請三位專家分享今年國際上的討論重點,學者專家普遍認為今年COP29的討論將以財務與資金分配為重,輔以敦促各國提出更嚴格的國家自訂貢獻(NDC),還有建立城市韌性、保育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解方等目標,為本次會議亮點。
聯合國氣候大會即將於11日至22日在台灣不熟悉的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開議,這場會議成為台灣公私部門最多人想去,卻因為主辦國簽證取得不易、持我國護照有無法入境的疑慮,而紛紛打退堂鼓最明顯的一次。
中火二期通過環評,將會新設4部燃氣機組,但並未如承諾拆除相同數量的燃煤機組,而將轉為「緊急備援」使用,環保團體要求台電履行承諾「增一拆一」,並有在野黨立委提出刪減台電購煤預算案做為反制。
台灣面臨缺電問題迫在眉睫, 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表示,全世界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最安全的能源,應儘快啟用核四,並呼籲主事者若當初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現就算是「朝令夕改」亦可。
賴清德總統昨(24)日召開第二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調高2030年、2032年減碳目標,預計明年1月確立。他強調台灣要有迎頭趕上的決心,以及務實的政策及執行力。 目前台灣的減碳目標規劃2030年減碳23%至25%,日本目前定在2030年減46%至50%,南韓則是定在2030年減少40% ,並表示 願意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合作,共同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期建議可以在菲律賓發展綠電,透過台菲海底電纜,將綠電輸回台灣,新聞曝光後引起各方評論,說明幾點:第一、台灣的確缺電;第二、菲律賓發展綠電技術可行,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第三、主要問題在於投資成本過高;第四、此外還有地緣政治風險,菲國已連換四屆總統,兩任親中、兩任親美,如果下一任又換成親中總統,恐怕情況會徹底改觀。
環境部甫公布碳費三子法,除了定價碳費為新台幣300元,業者若申請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或選擇國際減碳最高標準之行業別指定目標,可以優惠費率B方案每噸100元或A方案每噸50元,甚至可再打兩折。此項決策過程的拉扯,毫不意外的凸顯台灣褐色、高碳經濟轉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