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在碳費、碳稅成為主流的市場趨勢下,台灣將面臨三難:首先是在這場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的賽局中,台灣沒有發語權,僅能跟隨、遵守;二是地小人稠的環境下,台灣能自產的綠電有限;三是外銷導向的廠商成本勢必增加。 除了台灣和其它經濟體相比,可能因碳權而陷於不利境地,更值得深思的是,本土企業是否因此加速兩極化發展。觀諸買碳權、自產綠電創造碳權或是透過併購擴展低碳商品,資源明顯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只能一籌莫展。

COP28五個值得關注的面向,包括能源轉型、損失與損害基金、氣候資金缺口、甲烷和糧食系統以及地方參與度;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則將重點放在兩個數字:再生能源增3倍、能源效率增2倍。

資誠聯合 會計師 事務所昨發布二○二三全球 投資人 調查報告,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的投資人認為,企業永續報告中呈現的績效有「漂綠」可能;調查也發現,未來一年投資人對於 通膨 及經濟動盪的擔憂程度下降,但對氣候變遷議題的憂心程度增加,已與資安風險的擔憂程度相當。

為達2050淨零碳排願景,工程會決定從採購契約下手。行政院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指出,明年起,公共工程採購全面納入淨零碳排強度,首階段以材料面的業者自我宣告為主,由營造業裡的鋼筋跟水泥業者打頭陣。

聯合國氣候峰會本周登場,各國將首度正式評估在2015年締結 巴黎氣候協定 迄今的抗 暖化 進展,今年會議也將聚焦「永續農業與糧食生產」,不僅各國領袖將宣布減少甲烷排放的計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將首度提出如何讓全球糧食生產遵循巴黎協定目標的路線圖,牽動農業投資決策。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30日即將在杜拜開幕,全球將齊聚商討如何將暖化控制在1.5°C以下。但就在會議前十天,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還在上升,創下57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紀錄,再不加強行動,本世紀末的溫度可能比工業化前高出2.5~2.9°C。

莫三比克規模最大工業公司South32宣稱,在莫國製造的鋁材為綠色產品,是為了合乎歐盟的碳關稅新規CBAM,這個聲明引起不少輿論。CBAM猶如一把雙面刃,是為促進國家碳排管理發展,亦或是讓貧窮國更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