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為支撐經濟民生,各國央行與政府緊密合作,共思對策,加上此刻政治人物對貨幣決策者的要求不斷升高,種種新局勢與變化促使各央行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與角色。

富比世雜誌(Forbes)2012年評選的全球最有權勢者排行榜中,當時的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名列第六,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排第八,兩人的排名都高於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數位貨幣即將問世,中國大陸的數位人民幣甚至最早可能在2022年北京冬奧就會正式上路,成為率先開放使用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對於這類新型支付工具,我們仍有很多疑問尚待探索,其中之一就是在海外的使用:一個國家的電子現金,如何在另一個國家發揮作用?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加密貨幣成了私人貨幣的新狂野西部,政府決不能放棄其在確保貨幣安全和可用性方面扮演的角色,必須加以控制,同時必須推出自己的央行數位貨幣。

美國副國務卿薛曼天津會唔謝鋒與王毅,謝鋒表示對台灣問題立場 提2份關切清單;王毅也「清晰、明確地」告訴薛曼,中美關係的大陸三條底線,當中最重要就是台灣問題。薛曼則譴責陸方霸凌台灣,敦促北京和平對話。

美國副國務卿薛曼廿五日抵達天津,廿六日與中國大陸外交部副部長謝鋒會談,並會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這是華府與北京時隔數月第一場高層面對面接觸。美國官員廿四日表示,薛曼將在會談時告訴中方,華府樂見競爭但講求公平,而且美中需要防護措施,確保彼此的競爭關係不會轉變成衝突。

《路透社》23日引述企業、經濟學與航運學家觀點,指出以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德國與中國大陸爆發的自然天災,以及針對南非主要港口的網路攻擊,這些事件正推動全球供應鏈走向崩潰,威脅著原物料、零件與消費品的流動。

隨著物價上漲、新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種擴散,美國經濟風險更增,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預料會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協助企業與勞工熬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