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約瑟夫‧奈撰文指出,過去冷戰期間,美國的大戰略側重於遏制蘇聯的力量。現在中國的崛起,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不是上世紀的大國競爭。美國邀請其他盟友制定新戰略同時,目標不是要徹底戰勝生死存亡的威脅,而是要進行「有管控的戰略競爭」。且避免妖魔化中國,與中國「合作式競爭」,才有機會看到契機。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正考慮未來幾個月內前往中國,進行美中經濟會談,這將是她接任財長後首度出訪大陸,也是美國政府訪問中國的最高級別官員,此時正值拜登政府廣泛評估對大陸的政策和前總統川普所加徵的關稅。
英國央行決議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並警告近期內通膨率可能超標, 不過仍強調中期內漲幅可望趨緩,使通膨率降回央行的目標。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則表示,到今年底,通膨月增率會降至符合聯準會的通膨目標。
美國聯準會(Fed)副主席克拉瑞達4日表示,由於經濟持續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Fed可能會逐步撤回大規模刺激措施,預料Fed在2023年開始升息,且今年就會宣布將縮減量化寬鬆(QE)政策的規模。
儘管遭遇新冠疫情一波波衝擊,但全球經濟仍持續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中國首席代表5日表示,全球在2020年歷經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糟的一年後,組織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達到6%,有望創下全球幾十年來最高的增長速度。
經濟部國際合作處陳祈典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於今年6月提案分配等值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予各會員國,將特別提款權額度提高3倍,以協助貧窮國家渡過疫情難關,此措施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引起各界討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批准了一筆65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分配,以提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財政,支持它們的疫情應對。
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5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台灣產業呈現電子-傳產、製造業-服務業兩極化的表現,加上疫苗引進與施打進度不如預期,接下來台灣須注意國外帶來的輸入性通膨,防止失業率上升影響到本土民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