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路透社》報導,受疫情衝擊歐美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負增長,但金融市場卻高位運行,和實體經濟嚴重背離,對此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週二再度表達了對國外金融市場泡沫破裂的擔憂;與此同時全球流動性增加也導致去年經濟“一枝獨秀”的中國吸引了更多外資流入,不過他明確目前規模和速度都在可控範圍。

《路透社》指出,自3月以來全球股市市值每小時上升62億美元,美國銀行的分析師上周稱之為「所有資產泡沫之母」,市場一片嘩然,擔憂財富就在這些巨大的泡沫中產生和消失,不管美聯儲多麼努力地撐市都沒用。”。

據《路透社》報導,市場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將較早收緊貨幣政策時,美聯儲主要官員向關注美國不斷上漲的公債收益率和特價風險的投資者傳達一個簡單信息:在經濟明顯改善之前,不要期待貨幣政策出現任何變化。

美國人工智慧國安委員會(NSCAI)最新報告警告,美國過度依賴半導體進口,尤其是台灣,將使美國經濟、軍事戰略出現弱點,未來更難應付海外政府干預、天然災害或其他事件帶來的衝擊。

媒體報導,晶片短缺的困境,如今已是全體科技領域共同面臨的難題。美國總統拜登本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期望能夠提升晶片產量,走出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困境,預計需要370億美元資金。

「我正在指示政府高級官員與業界領導者一同合作,找出半導體短缺的解決方案。」拜登表示,「國會已經通過了一項法案,不過他們需要……370億美元,才有辦法確保一切順利運作。」...

各國積極發展5G,相關應用不斷拓展,而數據顯示受美國制裁的大陸電信設備巨頭華為仍繼續領跑5G專利,專利申請量甩開高通、三星等企業。

全球經濟動能逐漸重回正軌,1月國內製造業相關數據表現亮眼,製造業景氣持續樂觀。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結果,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九月上揚,測驗點106.42點更創下2007年10月以來、逾13年新高紀錄。但元月失業率仍達3.66%

據《經濟日報》社論,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由於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估計全球經濟成長將至少拖慢五年。就主要國家而言,中國表現相對最好,2020年成長2.3%,這當然得力於中國經濟體質的厚實及對疫情及時有效的控制,也正因為如此,一般估計,中國GDP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之首將比早先預期提早五年,最快或將在2026年實現。與此同時,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面對疫情衝擊,美、中兩國顯然在經濟對策上出現歧異,準確地說,美中經濟政策開始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