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私募股權基金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創辦人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周四(25日)表示,美國經濟最大風險並不是股市泡沫或散戶投機行為,而是高失業率還有其中的貧富不平等,他還認為實際失業率遠高於政府公布的6.3%。

新冠肺炎疫情波峰迭現,傳染率再度升高,多國恢復封禁措施,不僅使全球經濟產值空前下降、貧窮人數飆升,金融業也正在醞釀一場無聲的危機,可能持續傷害未來幾年的經濟復甦展望。

2月23日,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公佈《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運行管理辦法(暫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明確了「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設布局。《管理辦法》提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應全面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股權分紅激勵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評價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並將建立三年一評估的機制。

作為全球的製造業基地,東莞2021年有望跨過萬億GDP門檻,成為廣東省第4個萬億城市。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東莞高等院校的匱乏一直令外界詬病。因此,近些年,東莞市也在積極謀求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台灣出口表現在新冠疫情期間讓全球刮目相看,CRIF中華徵信所今(23)日表示,今年上半年應該還會續創佳績,不過在樂觀看待出口暢旺的同時,更應該從長期角度,探討台灣出口轉型的三個關鍵問題:1、出口結構問題,2、出口產品集中性問題,3、出口過度倚賴中國大陸。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年。2月20日召開的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對2021年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作了全面系統部署,確保大灣區建設每年都能有一批務實抓手,每年都能取得一批突破性進展。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22日出席紐約時報主辦的線上會議,暢談包括財政刺激、調高公司稅率與資本利得稅、數位美元與比特幣等多項議題,以下為重點整理: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比特幣總市值突破1兆美元,無疑激起市場投資熱情,但還不等於滿滿的市場信心;這只會誘使套現,不會明顯改變持有結構與交易結構。比特幣價格接續走高,價格突破了4萬美元,更邁過5萬美元的門檻,總市值超過1兆美元,它是否正在成為一頭「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