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行政院副院長 沈榮津 昨(22)日出席「2022綠色行動力論壇」時致詞提到,我國今年底在西部海域的 離岸風電 機組將可達到200座, 再生能源 規模也將超越日本及南韓。

台電啟動碳捕捉計畫,2025年前要在台中火力電廠蓋好「減碳技術園區」,拚成為全球第三座碳捕捉再利用燃煤電廠,圖為電廠內第一階段的「微型測試區」。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和台灣中油昨(12)日共同發布《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由歐洲商會18家駐台辦事處及企業會員提供經驗及策略解方,呼籲台灣政府加強推動氫能、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等突破性技術,才能如期達成2050淨零目標。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正全力推動永續綠色金融。據透露,金管會內部規畫,擬對企業的ESG永續金融表現進行評比,並根據評比結果給予綠、黃、紅三種燈號,若企業致力ESG並達到一定標準,可獲得象徵過關的「綠燈」,與銀行與投資機構往來時可享利率優惠。

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訂出2022年全面廢核的時間表。然而,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歐洲供應出現危機。5日,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將延至2023年4月關閉,作為緊急備用電廠;北部的埃姆斯蘭(Emsland)則依原計畫除役。

台電今(11)日表示,11月起進入冬季用電型態,用電尖峰發生在夜間,每日最高用電發生在晚上六時至七時,夜尖峰備轉容量仍可達270萬瓩、備轉容量率仍可達8.03%以上。

文/蕭代基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7月14日向歐洲議會提出世界第一個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法、碳邊境稅法)法律提案,經過近一年的討論,今年6月22日歐盟議會壓倒性投票通過此法案,接著進入最後兩個歐盟立法程序,以完成立法。

此法案之主要立法目的在於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今年三○三全台無預警大停電,造成了百億元以上的損失,至今仍頻傳區域性停電,原因五花八門。雖然政府一再保證台灣並不缺電,但電力供應不穩已經不是一個隱憂,而是浮上枱面影響民生、產業以及國安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