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期減碳2%目標宣告破功 學者:減碳建築運輸部門也要全面檢討

能源碳排量「逆勢成長」 我國首期減碳2%目標宣告破功

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幅僅1.88%,未達2%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我國訂有五年一期減碳計畫,第一期為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基準年2005年減少2%,是減碳政策重要指標。近日統計出爐,2020年減幅僅1.88%,主因在能源排碳量降不下來,還增加3.81%,我國首期減碳目標宣告「破功」。

環保署表示,近日已跟各部會啟動檢討第一期的減量成效,目前較為明確的是電力排放係數降幅不如預期,能源部門會重新檢視用電成長及節電狀況;減碳2%目標沒達到,不代表第二期減碳10%也做不到,各部門會加大力道、更努力去做。

根據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我國2020年淨排放量為263.226百萬公噸,未達260.717百萬公噸目標。而第二期計畫為20205年降到241.011百萬公噸,等於要減碳10%,如今第一期都未達標,第二期更不樂觀。

清冊統計分能源、工業、農業、廢棄物、土地等五大部門,土地為碳匯貢獻,其餘工業、農業、廢棄物相較2005年都有減量,僅能源「逆勢成長」3.81%,可說是此次減碳未達標最大破口。

能源部門包含全國電力使用造成的排放,2020年占比高達總排放量九成。觀察近十五年趨勢,能源排碳量2008年首度減少,但2009年、2012年、2019年也下降,但其餘年度上升,2020年排放量雖也比2019年略減0.53%,不過相較2005年仍增加3.81%,整體年平均成長率也是0.25%。

事實上,能源排碳降不下來早已有跡可循,經濟部上月公布2021年全國電力排放係數,每度排放0.509公斤二氧化碳,比2020年的0.502「不減反增」,且2020年係數其實也落後原訂的0.492目標。

 

學者:減碳不該只押寶能源 建築運輸部門也要全面檢討

學者示警,減碳不該全部「押寶」在能源部門,建築、運輸、製造等也要全面加強作為。記者侯永全/攝影

我國2020年溫室氣體減量僅1.88%,距離2%的目標還有一小段距離,能源部門碳排增長為一大主因。學者指出,台灣近年用電增長,但再生能源成長落後,若不趁機通盤重新檢討能源政策,未來每次恐怕都會跳票;也有學者示警,減碳不該全部「押寶」在能源部門,建築、運輸、製造等也要全面加強作為。

清大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表示,台灣電力需求不斷成長,但再生能源進度緩慢,風力發電總裝置容量遠遠不夠,太陽光電量較高,但特點是「即發即用」,白天時可以扮演一定的重要角色,卻難以應付夜尖峰用電時刻,而核電現在發電占比僅8%至9%,屆時缺電只能依賴化石燃料,「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減少碳排?」

葉宗洸表示,若再生能源落後又不想提高化石燃料,可能要考慮核電機組延役的可能性,不需要一次延役20年,可根據再生能源進度,先延役5年、10年,政府應該重新檢討能源政策,否則未來每次減碳目標可能都會跳票,排碳量甚至還可能增加。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說,減碳1.88%是「差強人意」,現在台商回流、用電增長,應該做好整體控管,落實審查機制,例如用多少水、電、廢棄物都要公布清楚,台商帶來有高附加價值的投資,也應該處理環境問題。

周桂田說,近年用電增加、綠能目標調整,導致整體排放結構有所轉變,因此減碳責任也不能全部「押寶」在能源部門,包括製造、住商、運輸等各個部門,都要全面性驅動減碳作為,例如碳稅、淨零建築等政策工具都要思考如何使用。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