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預算與分配公義

台灣所得分配日益惡化,租稅雖非改善所得分配唯一或最後工具,卻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背景說明

賦稅改革是近年來廣受各界關注的議題之一,惟其改革進程,一直是議論最多,卻是落實最少的一項改革工程。其間因素盤根錯節,有源於稅制本身設計不當者、有源於特定歷史條件者、有源於特定社會團體抗拒者、更有源於主政者的諸多政治考量等,在這些林林總總因素干擾下,台灣稅改工程,始終跨不出大步。

近年來,政府雖陸續推出租稅改革措施,但都未能消除長久以來租稅制度扭曲不公的現象,包括:租稅負擔過度向薪資所得者傾斜,勤勞工作者涓滴歸公,成為稅收最主要來源,其它所得卻輕稅或可以各種方式避稅;租稅負擔偏低,政府面對龐大赤字,不得不擴大舉債規模,形成世代不公義。

活動照片

  •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 華而誠

    華而誠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相關文章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再提「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租稅優惠,希望爭取財政部同意。但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昨(12)日表示,現已提供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等優惠,要審慎、綜合考量,對於TISA租稅優惠並未鬆口。 此外,外界關注金融營業稅調降,李慶華表示,若有需要修法,會趕在今年底前提出。目前金融營業稅率為5%,金管會建議降到2%。

行政院會12日討論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條之2、第12條修正草案, 延長現股當日沖銷交易證券交易稅稅率1.5‰(又稱當沖降稅措施)3年至2027年12月31日。 財政部政次李慶華表示,當沖降稅上路後,預估2025-2027年,每日交易量能可到4,000億至4,500億。

財政為庶政之母。唯有穩固政府財源,才能確保民眾福祉與社會穩定;唯有良善財政管理,才能增進人民財富並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唯有財政永續經營,才能永保國家與社稷安康。然不論是在財源、管理或永續的面向,健全財政必須結構於財政紀律之基礎。

為接軌OECD全球最低稅負制(GMT),財政部今天宣布,自民國114年度起,符合GMT適用門檻、即合併營收達7.5億歐元的跨國企業集團,其在台灣境內的營利事業,適用的基本稅額徵收率將由現行12%,調整為15%。財政部指出,新制將於115年申報適用;同時,中、小型企業及有效稅率達15%的大型企業不受影響。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22日將在行政院會拍板。歲入3兆1,534億元、成長約15.7%;歲出3兆1,325億元、成長9.8%,歲出入雙創新高,為首次編列總預算賸餘209億。歲入面看稅課收入2.7兆之賜,增幅創近20年來新高,證交稅、所得稅、營業稅成國庫大補丸,估明年證交稅收可貢獻2,600多億元,成長率逾25%。

賴清德總統拍板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政府總支出將達到3.15兆元,這是2017年政府總支出1.93兆的1.63倍。 政府支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我們的財政收入是否能夠支持?這些成長的支出是否會花在適當的地方?各縣市政府承擔了許多地方性公共事務,地方政府的收入是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這是財政紀律的問題,也有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問題,賴政府必須嚴肅面對。

賴總統及新內閣上任後,隨即成立「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努力針對重大問題圖謀解決。然而對財政為「庶政之母」並未得到應有重視。尤其是當前財政存在一些怪現象,卻視而不見、鮮少關心。

攸關股市投資人短線交易的當沖降稅制度,確定再延長三年。財政部長莊翠雲7日指出,經與金管會協商,認為當沖交易違約率並未高於一般交易,是財政部同意延長的原因。為兼顧長、短期投資人需求,當沖交易稅率減半至千分之1.5將續延到2027年底。